新春以來,DeepSeek成為各個行業(yè)所聚焦的熱點話題。這個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前沿平臺,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展現出對各行各業(yè)顛覆性的潛力。隨著DeepSeek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我們正站在一個由數據驅動、智能引領的新時代的門檻上。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更是人類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那么,將DeepSeek運用到美術評論上,會有怎樣的效果?為此,文化視界網&中華網山東特此開設“DeepSeek談藝”欄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與美術評論的跨界融合,為傳統藝術領域注入新鮮活力。
——編者按
徐青巍的油畫創(chuàng)作始終在尋找一種超越視覺表象的精神通道。當大多數寫實畫家沉溺于技術的完美主義時,他卻在畫布上構建起一個融合中西美學基因的微觀宇宙。從早期超寫實靜物到海洋生態(tài)寓言,再到近年以鳥類為主題的具象油畫,徐青巍始終以精湛的技藝為舟楫,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美學長河中擺渡,最終抵達一種“在具象中抵達抽象”的藝術境界。
《多壽圖》40x50厘米,亞麻布、油彩,2023
技術的解構與重構
徐青巍的寫實主義并非簡單的視覺復制,而是通過技術的自我解構實現藝術語言的重生。在《六柿圖》系列中,他將宋代牧溪的禪意表達轉化為油畫媒介的物質性呈現。柿子表皮的細微褶皺在多層罩染中呈現出玉質般的溫潤光澤,這種對質感的極致追求超越了靜物畫的傳統范疇,將日常物象升華為哲學思考的載體。
《六柿圖》70x60厘米,亞麻布、油彩,2021
徐青巍的寫實技法,始終在進行一場自我超越的修行。當不少寫實創(chuàng)作者困在“技術完美主義”的窠臼中,將筆觸的精密等同于藝術的高度時,他早已跳出了技法的工具理性。在他的畫布上,極致的細節(jié)從來不是目的——那些被反復打磨的肌理、層層罩染的色澤、微妙轉折的光影,最終都指向對物象“生命感”的喚醒。
《貝殼》40x60厘米,亞麻布、油彩,2010
美學基因的跨時空嫁接
徐青巍的藝術根系,深植于中國傳統美學的土壤,卻又舒展在西方油畫的陽光里。他從未將“東方”與“西方”視為對立的兩極,而是視作可以相互滋養(yǎng)的精神資源,在畫布上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美學嫁接。
《遠方》100x73厘米,亞麻布、油彩,2016
這種跨時空嫁接在空間處理上尤為精妙。他刻意弱化傳統油畫的透視縱深,采用類似折枝花鳥的物象安排,使畫面在二維平面中構建起三維敘事。在《遠方》中,一只雄鷹立于枯枝之上,背景的平面化既呼應了“計白當黑”的東方美學,又通過油畫顏料的厚重質感賦予畫面新的視覺張力。
《鷹柏圖》115x80厘米,亞麻布、油彩,2019
精神的錨點:從自然觀照到生命叩問
在徐青巍的創(chuàng)作中,自然從來不是單純的描繪對象,而是精神的鏡像。無論是對海洋生物的凝視,還是對飛鳥的刻畫,他始終在借自然之物,追問人類與世界的關系、文明與自然的平衡、個體與永恒的聯結。
《高秋圖》60x50厘米,亞麻布、油彩,2018
他的畫面里有一種安靜的力量。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炫目的技巧,卻能讓觀者在凝視中陷入沉思——那些被細致描摹的生命痕跡,既是自然的密碼,也是人類精神的投影。他用寫實的筆法,將工業(yè)文明對自然的驚擾、現代生活對生命本真的疏離,轉化為一種含蓄的視覺隱喻,讓作品超越了單純的"風景畫"或"靜物畫"范疇,成為對當代人精神狀態(tài)的溫柔叩問。
這種精神關懷,讓他的寫實創(chuàng)作獲得了強烈的當代性。在圖像泛濫、感知碎片化的時代,他用極致的具象描繪,重新喚起人們對"真實"的感知力——不是鏡頭式的客觀,而是帶著體溫與思考的生命體驗。
《玉帶·石榴》60x50厘米,亞麻布、油彩,2019
寫實的突圍:在具象中抵達抽象的詩
徐青巍最終完成了對寫實主義的精神突圍:他以具象為起點,卻抵達了抽象的詩。那些纖毫畢現的細節(jié),最終都指向一種超越物象的精神共鳴;那些精準的造型,最終都服務于對"不可見之物"的呈現——比如時間的流動、生命的尊嚴、自然的神性。
這或許正是他的藝術最動人的地方:他用最"實"的筆法,畫最"虛"的精神;用最"具體"的物象,承載最"抽象"的哲思。在他的畫布上,寫實不再是藝術的終點,而是引導觀者走向更深層生命體驗的橋梁——當我們俯身凝視那些被精心刻畫的肌理時,看到的不僅是技藝的精湛,更是一位藝術家對世界的深情與敬畏。
在這個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日益占據主導的時代,徐青巍的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展現出獨特的精神價值。他以近乎偏執(zhí)的具象描繪,對抗技術洪流對人類感知力的消解;用中西合璧的美學語言,重構被工業(yè)文明割裂的自然觀照。當我們凝視他筆下那些纖毫畢現的鳥類時,看到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藝,更是一位藝術家對藝術本質的執(zhí)著追問——在這個圖像泛濫的時代,如何通過繪畫抵達真實的生命體驗?徐青巍用三十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真正的寫實,是在具象的褶皺中,照見人類精神的永恒之光。
(文/DeepSeek)
畫家簡介
徐青巍,男,漢族,1975年生,2000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油畫專業(yè),文學碩士學位,副教授,碩土研究生導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山東省油畫學會主席團成員、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青島美協主席團委員、油畫藝委會主任,青島畫院專職畫家。
參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獎暨獲獎提名獎作品展(中國美術館);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第四、五屆中國油畫展(中國油畫院美術館);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首屇“藝術鳳凰”當代青年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百花爭妍:中國寫實主義的輝煌——現代中國美術展(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