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齊白石 丙戌(1946年)作 丹砂紅梅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chuàng)作年代:丙戌(1946年)作
尺寸:137×34.5cm
材質(zhì):設(shè)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丹砂作花瓣,鑄鐵作枝干。任憑人作如何夸,不是玄都觀里花。借山老人八十六歲尚客京華,且喜舊時之白石猶存,丙戌。
鈐印:白石、湘潭人也、魯班門下
梅花是齊白石喜歡的題材,一方面是因為其象征著高潔的情操,另一方面,梅花是齊白石對于故園的回憶,寄托著他的濃濃鄉(xiāng)愁。1900年,齊白石因家里添丁,星斗塘老屋日漸窘澀,故攜妻兒搬到梅公祠。關(guān)于梅公祠的梅花,齊白石在《自述》中記道:“蓮花塘離余霞嶺,有二十來里地,一望都是梅花,我把住的梅花祠,取名為百梅書屋。我做過一首詩,說:‘最關(guān)情是舊移家,屋角寒風香徑斜,二十里中三尺雪,余霞雙屐到蓮花?!饭暨叄坊ㄖ?,還有很多木芙蓉,花開時好像鋪著一大片錦繡,好看得很。”這種對于梅花的生動記憶始終貫穿在白石老人的一生中。
▲齊白石 丙戌(1946年)作 丹砂紅梅 立軸(局部)
齊白石畫梅花先學青藤,又揣摩石濤、八大,再從復堂處汲取營養(yǎng),后期則受同時代吳昌碩、尹和伯影響最深。他將大寫意畫法與記憶中梅花的自然之態(tài)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風格強悍的梅花之法,即如此幅。畫中數(shù)枝梅花糾纏生長,不做垂梅之態(tài)而取向上之勢,有傲寒挺拔、生機勃勃之感。梅枝以力透紙背的金石筆法寫出,遒勁有力,顯示出一種鑄鐵般的效果。梅花用色艷雅而不失沉穩(wěn),花瓣以沒骨法畫出,以一筆色度的深淺表現(xiàn)出花瓣的飽滿嬌嫩,花蕊則以墨筆點之。整幅以書法筆意將梅花的枝干與花瓣串聯(lián)起來,筆力雄勁,色彩鮮艷,尤其彰顯了梅花的一身傲骨,令觀者的精神也受到鼓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