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改編自名家小說的韋斯·安德森電影不同,《腓尼基計劃》是一個原創(chuàng)的虛構(gòu)故事:上世紀50年代,腓尼基國(一個虛構(gòu)的中東國家,名字靈感顯然源于古老的腓尼基人)的軍火商兼商業(yè)巨擘扎扎·科達(本尼西奧·德爾·托羅飾)屢遭暗殺,遂決定將財產(chǎn)留給女兒莉斯爾(米婭·塞普雷頓飾),而后者從小就被父親送到天主教教會,成為一名修女。
《腓尼基計劃》
全球政府聯(lián)合起來,試圖讓扎扎的“邪惡”事業(yè)破產(chǎn),他必須踏上旅途,尋求各色投資人的幫助:腓尼基王子(里茲·阿邁德飾)、美國交通大亨兄弟(湯姆·漢克斯和布萊恩·科蘭斯頓飾)、監(jiān)管水電力項目的堂妹(斯佳麗·約翰遜飾)、扎扎同父異母的兄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與此同時,扎扎也嘗試在旅途中修復(fù)與女兒之間疏離的關(guān)系。
軍火大亨和修女,主人公父女角色的設(shè)置充滿了矛盾和張力。
一個代表著罪惡、利益和暴力,一個代表著正義、純潔和信仰,但是在這段旅程中,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逐漸向彼此靠攏,完成了各自的弧光:莉斯爾嘗試了喝酒、抽煙和扔炸彈,扎扎意識到行善并非需要理由,而是聽從心底的本能。
片中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可以被解讀為代表某種觀念和立場的符號。
沒有實權(quán)的腓尼基王子是君主立憲制的象征,喜歡打籃球的美國商人兄弟代表著美國共和黨派的重商理念,法國夜總會老板掌管著地下世界的黑道勢力——造型活脫脫照搬切·格瓦拉的無政府主義革命者……導(dǎo)演借助著卡通化符號形象勾勒出自己心中的權(quán)力藍圖。
公路之旅和家人救贖是韋斯·安德森作品中最為常見的兩個元素。
扎扎和莉斯爾踏上的是一段《穿越大吉嶺》和《水中生活》式的家庭旅程,也要像《天才一族》中的破碎家庭一般,在生死關(guān)頭重新審視親情關(guān)系。
《天才一族》
扎扎也像亨利·休格(《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或赫爾曼·布盧姆(《青春年少》)一樣,是安德森經(jīng)常描繪的神秘富豪,性格怪僻,但舉止天真幽默。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他雖然有大難不死的運氣,內(nèi)心深處依然充滿對死亡的恐懼,這一點從他幾次“上天堂”的夢境中可見一斑:最初祖母拒絕與他相認,讓他惶恐自己的人生選擇是否盡是“不義”之舉;最終“上帝”(比爾·莫瑞飾)親口告訴他“奴隸制是該死的”,他才決心放棄自己的所有財富,維系世界的正常運轉(zhuǎn)。
誠然,《腓尼基計劃》的落腳點并非宣揚宗教的力量,而是試圖論證:某些善舉具有超越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普遍價值,無需“上帝”的指引,聽從本能,大家也會知道哪些事情是正確的、美好的。
《環(huán)球銀幕》專訪
《腓尼基計劃》導(dǎo)演韋斯·安德森
采訪/許文婷
Q:這部電影的片頭相當震撼,一下子就讓觀眾覺得有事要發(fā)生,請問這個段落是怎么構(gòu)思的?
A:我希望用這個鏡頭給接下來的觀影體驗定下基調(diào)。我記得當時我選了那段音樂,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劇本里是“他在浴缸里,有人伺候他”,在拍攝現(xiàn)場,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就把他理解的這句話給演出來了。
我們大概拍了三十次吧,現(xiàn)場有很多護士,每個護士都有不同的動作。整個拍攝有點復(fù)雜,但完成后,我覺得它很獨特,不只是慢動作那么簡單,它有另一種味道。音樂是很關(guān)鍵的一部分,整個鏡頭和音樂配合得像一支舞。
拍電影其實經(jīng)常是這樣——排練和實拍混在一起。這種情況下,音樂幾乎變成一場芭蕾舞,是帶著編排的。我們是一邊排練、一邊拍攝,是同步進行的,整個體驗一氣呵成。
Q:你們拍攝的時候有放音樂嗎?
A:有,我們有放音樂。當時唯一以正常速度進行的就是那段片頭音樂。我們拍攝用的是高幀率,比如 90 幀每秒。所以,雖然在現(xiàn)場聽音樂是正常節(jié)奏,但畫面出來是慢動作。換句話說,雖然我們用音樂來做編排指導(dǎo),實際上是在拍慢動作。
對于演員們來說,與如此音樂契合是很難得的,它幾乎把每個演員變成舞者。他們不能單純演自己的戲份,還要知道這一秒鐘的動作,和音樂里的哪一拍對應(yīng)。
Q:你和羅曼·科波拉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時,是否已經(jīng)在考慮讓誰來演了?比如說,寫到“希爾達表姐”這個角色時,已經(jīng)想找斯佳麗·約翰遜?
A:關(guān)于希爾達,我們當時想,如果斯佳麗愿意演這個,那她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布萊恩·科蘭斯頓和湯姆·漢克斯也是,我們寫作時腦子里有他們的形象,角色也隨之逐漸成形,基本是邊寫邊想著他們來演的。 本尼西奧也是一樣。
所以,可以說,很多角色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已經(jīng)在心里定了。通常一有這個想法,我就會立刻發(fā)郵件,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讓經(jīng)紀人們聯(lián)系一下看看有沒有時間。
我記得《犬之島》時,我們在劇本階段就已經(jīng)想好斯佳麗了。劇本還沒寫出來,我就發(fā)郵件告訴她“我們正在籌備這個項目了”, 這次也一樣。 我們?yōu)榱吮C埽堰@部片稱為《薩克拉門托聯(lián)盟》。我還跟斯佳麗開玩笑說,這部片可能是關(guān)于我和她的。(笑)
Q:和你合作過的演員都說過,拍韋斯·安德森的電影是沒有臨場發(fā)揮這一說的,因為你在開拍前已經(jīng)做足了功課,給每個演員一份完整的動畫分鏡。你覺得你的電影整體風格更像 “劇場演出”還是“電影”?
A:我覺得它當然是電影,因為我們使用了電影語言——鏡頭調(diào)度、剪輯、燈光、音樂——但它又有一種舞臺化的感覺。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場浴缸戲——它其實是一支視覺上的舞蹈。拍攝前,我對演員們說,希望你們已經(jīng)能“看”到整部電影了。他們都是專業(yè)的藝術(shù)家,知道要怎么去進入這個世界。
Q:女主演米婭在采訪中提到她臨時用一張紙巾做了修女頭巾,你決定后來修女頭巾造型都這樣做。這和他們說的在你的片場“沒有臨場發(fā)揮余地”又有點不同,能說一下這個決定嗎?
A:(笑) 我很喜歡那個造型,意外又完美。它有一種手工的即興感,正是我喜歡的那種,有種未經(jīng)修飾的真實感。我喜歡看到服裝和場景設(shè)計的手工質(zhì)感,看到人為的痕跡,看到有人用手去剪裁、拼貼、調(diào)色。我覺得這也延續(xù)到了演員表演當中,他們不是去偽裝成別人,而是演員本人的某一部分通過這個角色被放大、被抽象、被編排了。
《腓尼基計劃》導(dǎo)演完整采訪
請見《環(huán)球銀幕》7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