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隨著電動交通、低空經濟、消費電子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yè)的爆發(fā)式增長,市場對高能量密度、長續(xù)航可充放電池的需求愈發(fā)迫切。鋰金屬電池(LMB)因其遠超傳統(tǒng)鋰離子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對于下一代儲能和電動汽車技術的進步至關重要。
然而,當前的電解液設計長期受限于溶劑或陰離子主導的單一溶劑化結構,難以同時兼顧高能量輸出與長循環(huán)壽命, 這限制了鋰金屬電池的實際應用,阻礙了其性能優(yōu)化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也成為制約該領域發(fā)展的世界性難題。
2025 年 8 月 13 日,天津大學胡文彬教授、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歐陽曉平院士、天津大學韓曉鵬教授、郭灝博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黃賀作為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發(fā)表了題為:Delocalized electrolyte design enables 600 Wh kg?1 lithium metal pouch cells 的研究論
該研究首創(chuàng)了高能量金屬鋰電池電解液“離域化”設計理念,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能量密度超過 600 瓦時/公斤的二次金屬鋰軟包電芯,以及超過 480 瓦時/公斤的模組電池,為高能電池技術的實用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借助人工智能(AI)與分子篩選,大幅縮短電解液研發(fā)周期,首創(chuàng)了高能金屬鋰電池電解液“離域化”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電解液設計對主導溶劑化結構的依賴,通過引入多樣化的電解液微環(huán)境,促進更無序的溶劑化微環(huán)境,從而降低動態(tài)勢壘并穩(wěn)定電極/電解液界面相,優(yōu)化整體電解液性能,為電池性能的突破性提升提供了巨大潛力。
基于這一“離域化”設計理念,研究團隊率先在國際上研制出能量密度超過600 瓦時/公斤的二次金屬鋰軟包電芯(在90-100次循環(huán)中保持性能穩(wěn)定),以及超過480 瓦時/公斤的模組電池(在 25 次循環(huán)中保持性能穩(wěn)定),核心性能指標較現(xiàn)有主流鋰離子電池提升 2-3 倍,為高能電池技術的實用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在電解液設計中需要規(guī)避對主導溶劑化結構的固有依賴,以實現(xiàn)高能量的電池 600(Battery600 )和可擴展的電池組 480(Pack480)的目標。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8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