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體驗——明明只是想優(yōu)雅地騎個車,結(jié)果不是在紅綠燈路口卡襠,就是被路邊小狗追著跑,最后還因為不會剎車而用腳剎停……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那些騎行中“社死又保命”的必備小知識,讓你少走彎路,少出洋相(至少不出重復的洋相)。
1. 坐墊高度:別讓雙腿委屈求“全”
很多人調(diào)坐墊就跟相親似的——隨便找個高度就將就過了。結(jié)果騎完車膝蓋疼得像是剛跑完馬拉松。
正確姿勢:坐在坐墊上,腳后跟踩在踏板最低點,腿剛好伸直的高度就是你的“真命天高”。用前腳掌踩踏板時,膝蓋會微彎,這才是最省力又不傷膝蓋的姿勢。
別問我為什么知道,曾經(jīng)因為坐墊太低騎了十公里,第二天走路姿勢像極了剛上岸的螃蟹。
2. 剎車:你的手不是擺設(shè)
新手最常犯的錯誤:只顧前剎或只顧后剎。前者可能讓你表演前空翻,后者則讓你與墻親密接觸。
黃金法則:同時使用前后剎車,以前剎為主后剎為輔。遇到緊急情況,先輕捏后剎再逐漸加大前剎力度,這樣才能優(yōu)雅地停下而不是優(yōu)雅地飛出去。
記得上次下坡我只用了前剎,結(jié)果差點給路邊大樹行了個大禮——還是頭朝下的那種。
3. 變速器:不是裝飾品!
見過有人爬坡時面目猙獰地站起來蹬車,仿佛在用生命與重力對抗嗎?變速器就是你的爬坡神器。
小貼士:提前變速!快到坡底就開始降檔,別等到踩不動了再變——那時候鏈條承受的壓力比你罵街的聲音還大。
平路騎行保持每分鐘踩踏80-90圈的節(jié)奏最省力,這個頻率被戲稱為“黃金踏頻”,記住了,你不是在踩縫紉機,不需要那么拼命。
4. 喝水:等你渴了再喝就晚了
很多人騎到口干舌燥才想起來喝水,這時候身體已經(jīng)處于脫水狀態(tài)了。
專業(yè)騎友每隔15-20分鐘就會喝一小口,不是因為他們講究,是因為他們不想中途找?guī)▌澋簦┦且驗榭茖W補水能保持狀態(tài)。
我曾經(jīng)天真地以為能撐到目的地再喝水,結(jié)果后半程騎得像是沙漠里爬行的蜥蜴。
5. 手勢:比朋友圈暗語還重要
騎行手勢是騎友間的摩斯密碼,關(guān)鍵時刻能保命:
左手平舉:右轉(zhuǎn)(沒錯,反的)
左手上擺:減速
左手下擺:停車
背后手指指向:路面障礙物位置
上次騎隊伍前面忘了打手勢,后面的隊友差點親吻排水溝,至今我還在賠罪奶茶。
6. 裝備:安全≠不酷
頭盔不是帽子,要水平戴在前額上方兩指處,系好帶子,別學偶像劇斜戴著裝酷——摔的時候可是腦袋著地,不是造型著地。
夜間反光裝備能讓你看起來像夜間出沒的奧特曼,但總比被撞成“折翼天使”強。我曾以為穿黑色夜騎很酷,直到差點被司機當成移動黑影...
7. 預判能力:你不是算命先生但要會看相
學會觀察路況和行人:遛狗的大爺可能會突然被狗遛;戴耳機的小哥根本聽不見車鈴;玩手機的行人走路路線比醉漢還隨性...
提前假設(shè)“他們看不見我”,你就知道該怎么騎了。上次我遇到一個邊走路邊直播的小姐姐,為了避開她,我成功表演了一個“人車分離”——幸好沒人看見。
8. 修車技能:不求精通但求不求人
補胎是騎行界的ABC,不會的話就像吃飯不會用筷子。至少學會:扒胎、找洞、打磨、涂膠、貼補、裝回。
別像我第一次補胎,膠水涂得比502還厚,最后內(nèi)胎粘外胎上,取下來比生孩子還難。
9. 騎行禮儀:做個有素質(zhì)的騎手
超車時說聲“左邊過”或搖車鈴,不是因為你禮貌,是怕前車突然變道把你送進綠化帶。
遇到徒步的,減速慢行,濺人一身水不是技術(shù)好是人品差。別問我是怎么被罵的...
好了,今天的騎行社死小課堂就到這里。相信掌握了這些知識,你依然會出洋相——但至少是新的洋相!
評論區(qū)等你來分享:你在騎行中經(jīng)歷過哪些社死瞬間?或者你有什么獨門騎行小技巧?
新絲路親子游學(微信:247897017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