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漠河的氣溫降到零下25℃。 一輛嵐圖追光L停在充電樁前,儀表顯示電量剩余20%。 車主老張?zhí)统鍪謾C點開APP,遠程啟動“電池預熱”功能。
半小時后他坐進車內,空調暖風開到26℃,插入超充槍。 12分鐘后儀表盤電量跳到80%。 老張踩下電門時嘀咕:“去年這時候充40分鐘還凍得哆嗦,現在連杯咖啡都喝不完。”
一、52℃高溫充電不減速的秘密,五大黑科技集體開掛
在吐魯番52℃的火焰山下,嵐圖工程師把測試車電池耗到20%。 充電槍插上瞬間,散熱風扇輕響了兩聲,儀表顯示充電功率穩(wěn)定在420kW。 15分鐘后電量條沖到80%,車內空調始終保持著22℃冷風。
#熱問計劃#
實現這種“高溫超車”的,是藏在電池包里的五大創(chuàng)新:超電網正極像給電流修了條雙向八車道,鋰離子不用再擠“鄉(xiāng)間小路”;石墨快離子環(huán)讓負極材料變身“立交橋”,電子抄近道省了30%路程;
超導電解液如同在高速路鋪了層特氟龍,電阻直降45%;超薄SEI膜厚度只有傳統(tǒng)1/3,相當于拆掉電池內部的收費站;高空隙隔離膜在電芯間架起“防火墻”,即使單個電芯過熱也不會連鎖反應。
二、云BMS系統(tǒng)比你還懂電池
漠河測試現場,工程師展示了后臺數據:當用戶預約充電時,云端會調取未來3小時的氣象信息。 如果預測到-15℃以下低溫,系統(tǒng)自動啟動“備戰(zhàn)模式”用充電樁電力預熱電池,比傳統(tǒng)PTC加熱省電67%。
關鍵的是電池溫度分區(qū)控制:在-25℃環(huán)境里,電池包邊緣區(qū)域比中心低8℃。 嵐圖的智能溫控會指揮邊緣電芯優(yōu)先加熱,12分鐘就讓整個電池包均勻達到10℃最佳充電溫度。 這解釋了為什么開暖風充電也只慢3分鐘:空調耗電的缺口被溫控系統(tǒng)省下的能量填平了。
三、安全測試玩出硬核新高度
直播鏡頭切換到實驗室,技術人員把充滿電的電池包吊到5米高空。 自由落體撞擊鋼板后,又用8mm鋼針貫穿電芯。 圍觀者還沒回過神,監(jiān)測屏已彈出數據:電壓歸零,溫度穩(wěn)定在31℃,無起火爆炸。
這要歸功于三重安全裝甲:最外層是1500MPa高強鋼底護板,能扛住1.2噸沖擊,中間層的氣凝膠隔熱材料,5秒內就能阻斷800℃熱浪;電芯間的陶瓷涂層隔離膜,連10微米的金屬碎屑都能攔截。
四、混動車充電比純電還快? 800V系統(tǒng)重新定義規(guī)則
傳統(tǒng)混動車充電慢的癥結在于電壓平臺。 多數混動采用400V架構,充電功率卡在100kW天花板。 嵐圖祭出全域800V系統(tǒng):63kWh電池包支持5C超充,峰值電流達700A;
自研碳化硅電控讓能量損耗降低40%;智能電驅可同時給電池和空調供電,解決“充電不敢開空調”的痛點。實測數據顯示,這套系統(tǒng)讓混動車首次實現純電續(xù)航410km,綜合續(xù)航1400km。 關鍵的是油電轉化效率:每升汽油能發(fā)3.7度電,比行業(yè)均值高出22%。
五、MPV首吃螃蟹,轎車SUV緊隨其后
嵐圖夢想家成為首個搭載該技術的量產車。 這款MPV的電池包厚度僅110mm,比上代薄了15%,第三排座椅下方因此騰出45L儲物空間,工程團隊透露了三個關鍵時間節(jié)點。
8月29日開啟預售,12分鐘快充全系標配;嵐圖追光L轎車10月交付,-30℃極寒測試已完成;代號“泰山”的混動SUV正在青海做高原測試,綜合續(xù)航1400km。
六、充電樁也在悄悄升級
在哈爾濱充電站,技術人員展示了配套的液冷超充樁。槍線直徑比傳統(tǒng)細30%,女性用戶也能單手操作。關鍵創(chuàng)新在智能溫控接口:充電槍插入瞬間,樁體會讀取電池溫度數據,自動調整輸出功率。 如果檢測到電池某區(qū)域溫度異常,會啟動“脈沖式充電”充2分鐘停10秒,讓熱量均勻擴散。
這些技術突破正改寫行業(yè)認知。 新勢力電池工程師在直播間留言:“我們實驗室-10℃充電要25分鐘,嵐圖把混動帶進了純電快充俱樂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