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央軍委考慮到李敏特殊的生活問題,綜合討論之后,決定給她副軍級的待遇。
面對中央的優(yōu)待,李敏卻說,父母是父母,她是她,要分清楚。
這已經不是李敏第一次說出類似的話來了,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李敏受到的教育非同一般。
她特殊的身份,也注定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
組織上為什么會給予李敏副軍級待遇?她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成長故事?
談到毛主席的兩個寶貝女兒,可能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李敏的生活過得比李訥更好。
她有自己穩(wěn)定的工作,遇到了一個可以相伴一生的愛人,似乎也沒有經歷過什么大風大浪。
但其實,這樣的認知是有失偏頗的。在李敏心中,妹妹李訥反而比自己幸福,因為她擁有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在父親身邊長大的機會。
童年時期,李敏的很多記憶都和蘇聯(lián)有關。她與媽媽賀子珍一起在蘇聯(lián)生活過很長時間,那時候,她們過得并不好。
賀子珍被誤診為精神病,李敏心疼媽媽,想要靠近媽媽,很多時候卻無能為力。
好不容易等到回國,她回到爸爸的身邊,想說中文,卻又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很多話都得從零開始學習。
毛主席把她捧在手心,內心對她也有許多虧欠。不過毛主席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他疼愛李敏,可是絕對不會溺愛李敏。
李敏上學時,只能老老實實走路,或者擠公共汽車,總之絕對不可以坐毛主席的專車。
李敏的文具,不管是鉛筆橡皮還是本子,都得省著用,不能鋪張浪費。
李敏也不可以和同學攀比,吃穿用度都不能奢侈。
如果只是空口白牙的教育,那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沒什么用。
毛主席的教育之所以能夠成功,李敏之所以能夠長成父親理想的樣子,多虧了毛主席的言傳身教。
在艱苦樸素,不搞特權這方面,毛主席絕對是一等一的榜樣。
早年間在井岡山搞建設的時候,毛主席就和廣大戰(zhàn)士一起同吃同住,喝小米粥,吃紅薯野菜,住破破爛爛的房子,過苦日子。
到了長征路上,毛主席又經常把騎馬的機會讓給其他傷員,手里的水,以及一些藥品,他也總是會主動讓出去,叫警衛(wèi)員都心疼不已,害怕他身體受不住。
西柏坡進京趕考之前,毛主席都還穿著打補丁的衣服,整天樂樂呵呵,一點兒都沒覺得不妥。
只有在國慶儀式,又或者是召開大會,接待外賓這樣的重要時刻,毛主席才會穿上新的制服。私下生活中,他的一件睡袍,都是補丁連著補丁。
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的身體出現(xiàn)過不正常的浮腫,那是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后遺癥。
當時毛主席給自己的口糧定下了嚴格的數(shù)量標準,絕對不肯多吃,肉類和雞蛋更是碰都不碰。他要和全國人民一起吃苦,一起渡過難關。
他的這些親身做法,全部都落在女兒李敏的眼里。這些實實在在的行為,比一百句口頭上的教育都更有用。
所以長大成人之后,李敏在生活中,也延續(xù)了父親的風格。她的節(jié)約程度,可能比普通老百姓更甚。
像縫縫補補這些就不用多說了,吃剩菜剩飯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很多時候,為了節(jié)約,李敏愿意自己受委屈。
她的丈夫孔令華,也是名門之后,兩個人都接受過相同的教育,價值觀念相合,在生活中都是艱苦樸素的性格。
他們自己過得隨便,但是遇到別人需要幫助,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結婚之后,李敏生下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在別人眼里是好福氣。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養(yǎng)孩子需要耗費很大的成本,養(yǎng)兩個孩子更是費心費力。
為了照顧好孩子們,李敏節(jié)衣縮食,自己眼看著越來越瘦,也越來越憔悴。
那時候,身邊有人勸她對自己好一點,別太執(zhí)著于每一分錢的花銷。為了身體健康,她不應該總吃剩飯剩菜。
但她總是不以為意,告訴別人,剩飯剩菜一樣能吃,革命年代,老一輩更苦更難的日子都能過。
這之后,她還是照樣如此,衣服上的補丁,飯桌上的剩菜,襪子上破的洞,使用多年的家具,都是李敏人格的見證。
恍惚間,人們能夠從她的身上看到屬于毛主席的影子。
1976年之后,李敏還受到一些影響,總之生活和工作都不太順利。
她覺得自己的人生跌進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父親離開了她,處理很多問題都力不從心。
當時她最大的牽掛,除了丈夫孩子之外,就是賀子珍,她的母親。
她要在崗位上做一個好同志,要在家人面前承擔應有的責任,時常忙碌,生活質量更是直線下降。
而且她的妹妹李訥因為婚姻問題過得不好,她作為姐姐,還得惦記著照顧妹妹。
她的處境艱難,組織上看在眼里。因此1996年,中央軍委決定給李敏副軍級待遇,幫助她解決一些困難。
當然,促使軍委做出這個決定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李敏值得。
她在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待人接物勤勤懇懇,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好成績,值得這個待遇。
只不過,李敏自己是有所顧慮的。她從小養(yǎng)成的性格是,不能隨便接受組織上的照顧,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給組織上添麻煩。
而且,父母的光環(huán)始終籠罩在她的頭上。所以她才會說:“父母是父母,我是我?!?/strong>
她的父親,第一代國家領導人,開天辟地的帶領者,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她的母親,井岡山上的第一位女紅軍,長征路上舍己救人的女英雄,為革命事業(yè)奉獻良多,始終心向光明。
她是他們的女兒,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但她希望,自己不會因為他們的關系,變成父母最討厭的特權者。
所以她一直勤勉自身,在生活中勤儉節(jié)約,在工作上力爭上游,每時每刻都能記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不過組織上的考慮,并不是因為李敏父母的關系,她實在多慮了。
她很優(yōu)秀,不僅工作上成績斐然,而且為人親和,在領導同事中間的口碑很好。許多人尊敬她,喜愛她。
副軍級待遇,的確讓李敏沒那么捉襟見肘。她也非常知足,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方面,更努力的回報自己得到的這一切。
在家風家訓這方面,李訥不愧是毛主席的女兒,她對自己的孩子們的教育,也嚴格秉持著父親的風格。
她的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自己的外公是最偉大的人,同時也知道,外公的偉大是外公應得的,和自己沒有關系。
因此李敏的兒女性格都十分低調,尤其是女兒孔東梅,她被稱為和毛主席長得最像的第三代,注定會受到很多關注。
不過雖然有所曝光,但她還是盡量低調,除了一些必要的社會活動之外,她基本不會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當中。
如今距離毛主席離開的時間已經越來越長,李敏的年紀也越來越大。
好像轉眼之間,那個還在父親的身邊聽故事的小姑娘,就長成了頭發(fā)花白的老人。
但李敏的那一顆赤子之心是不會改變的,這是她基因當中的品質,不會隨著時光被篩掉,反而會歷久彌新。
參考資料:
1、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和李訥——《山東檔案》2007年第6期54-55,共2頁
2、毛澤東女兒回憶父親的教誨:過普通人的生活——《黨的生活(河南)》2015年第14期24-24,共1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