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致力于復雜系統(tǒng)科學,是領域內最具活力和能力的智囊團。它涉獵廣泛,成果頗豐,對我國復雜系統(tǒng)科學領域也有很大影響。2010 年 10 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集智創(chuàng)始人張江首次訪問圣塔菲研究所,所見所聞組成了他后來在國內傳播復雜科學時,最常提起的 “圣塔菲記憶”。
2024年,圣塔菲研究所發(fā)布了《Foundational Papers in Complexity Science》(以下簡稱復雜科學經典論文集),這本文集收錄了 20 世紀復雜科學領域 89 篇重要文獻,涵蓋熵、演化與適應、非線性動力學與計算等關鍵主題。集智俱樂部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江、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陳繹安、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陶如意,邱仲普、清華大學博士后劉家臻共同發(fā)起,聚焦復雜科學經典論文集進行解讀與研討。讀書會自2025年8月22日開始,每周五晚上7:30-9:30進行,預計持續(xù)分享6-8周。
同時,2021年在集智學園上線的圣塔菲研究所系列免費公開課是“零門檻卻高含金量”的復雜科學經典入門課,這9門組課的講師團隊幾乎是圣塔菲研究所學術基因的 “活載體”—— 他們中有圣塔菲前任所長、有深耕復雜系統(tǒng)數(shù)十年的先驅、有跨學科研究的領軍者,每個人的研究方向都與課程章節(jié)深度契合,讓學習者能直接觸摸復雜科學領域本質。
趙思怡丨作者
集智學園編輯部丨審校
2010年集智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張江站在圣塔菲研究所的白云下,感慨 “這里的智慧讓我看見世界另一面” ;2021年這座復雜科學圣地的核心知識,以 9 門免費公開課的形式在集智學園上線;現(xiàn)在,集智俱樂部聚焦2024年圣塔菲研究所發(fā)布的經典論文集進行解讀研討。
自2025年8月22日開始,與此同時,集智學園為剛入門復雜科學、對復雜系統(tǒng)充滿好奇的同學們整理了圣塔菲經典公開課學習路徑,這 9 門課構成了一套完整的 “復雜科學學習地圖”—— 無需深厚的科學或數(shù)學背景,無論是高中生、職場人還是專業(yè)研究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探索方向。
圣塔菲的 “無墻” 魅力:藏在小鎮(zhèn)里的科學圣地
“這就是著名的圣塔菲研究所?怎么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一間普通平房?”2010 年的張江,繞著研究所大門旁的小路爬山時,曾不止一次懷疑自己找錯了地方。直到看見大門旁橫幅上 “Santa Fe Institute” 的字樣,他才確信,眼前這個藏在新墨西哥草原旁的小鎮(zhèn)建筑,就是全球復雜系統(tǒng)研究者心中的 “圣地”—— 正如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郝柏林先生(1934-2018)在 2009 年《科學》雜志文章中所評價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致力于復雜系統(tǒng)科學,是領域內最具活力和能力的智囊團。”
圣塔菲到底有哪些獨特之處?
它原是 1944 年訪問過延安的赫爾利特使的別墅,1984 年被改造成研究所后,順山勢延建三層,成了 “沒有高層建筑的鄉(xiāng)鎮(zhèn)” 里的學術高地。這里只有十幾位常駐研究人員,卻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國的外聘教授與訪問者,大家?guī)е煌瑢W科背景,在 “松散自由的環(huán)境中切磋”—— 這種 “跨學科” 的內核,恰是圣塔菲的靈魂。郝柏林提到,時任所長韋斯特(G. West)偏愛用 “transdisciplinary” 形容這種交流,因為它更能體現(xiàn) “從一門學問跨入另一領域的努力”。(詳情請見集智俱樂部文章:)
圖1:圣菲研究所
研究所里藏著太多顛覆認知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在張江的記憶與郝柏林的文字中形成了奇妙呼應:主建筑中間的露天小院里,學者們一邊曬太陽一邊吃午餐,偶爾能遇見 “夸克之父” Murray Gell-mann——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穿著普通,安靜聽大家聊天,身邊沒有簇擁的人群;走廊墻上貼滿學者的漫畫肖像,韋斯特(異速生長律權威)的畫像格外顯眼;最讓張江心動的圖書館,兩間屋子不大,卻藏著從神經科學、生態(tài)學到信息論、分形理論的著作,甚至有《Fractal Space-Time and Microphysics》這樣的前沿書籍,郝柏林稱這里 “形成了復雜性研究的重要信息資源”,從 1989 年起的工作論文都能在官網查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研究領域變化”。
更特別的是圣塔菲的 “無墻” 氛圍:屋檐下的桌椅是天然討論區(qū),玻璃上寫滿隨手畫的公式;Staff 團隊和科研人員數(shù)量相當,有人專門負責午餐、下午茶,讓科學家能專心思考 —— 郝柏林在文中提到,這里的年度預算雖有政府資助,但 “不超過總預算的 40%”,就是為了 “不讓政府機構左右研究方向”。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讓張江在兩周里與 Eric Smith 探討生命起源與熱力學的結合,還和韋斯特交流了國家異速生長律的研究;也讓郝柏林在 2004 年后,協(xié)助圣塔菲在國內組織了四屆 “復雜系統(tǒng)夏季學?!?,讓這種學術氛圍滲透到中國。
圣塔菲的學術深耕:從經典研究到全球影響
圣塔菲的價值,遠不止于環(huán)境的自由,更在于它 “基于大量數(shù)據(jù)或實地考察,輔以模型研究和計算機模擬” 的扎實研究,讓圣塔菲聲名遠揚的案例后來也成了復雜科學領域的經典:
比如對 “克利伯冪次律” 的破解。1932 年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代謝速率與體重滿足 B=M3/?,但 70 年來沒人能解釋分母 “4” 的由來。圣塔菲的學者們發(fā)現(xiàn),這源于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分形網絡 —— 從主動脈到微血管的層級結構,要滿足 “阻抗匹配” 才能讓血液暢通,而分形的幾何特性恰好給出了 “4” 這個關鍵數(shù)字。郝柏林評價這一研究 “從經驗規(guī)律到數(shù)學理論,解開了長期懸疑”。
圖2:克利伯冪次律
再比如對城市的研究。圣塔菲的科學家搜集了全球城市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城市指標與人口的關系遵從冪次律:住房、用水等個人需求與人口線性相關,道路、電纜等支撐體系呈 “亞線性”(β≈0.8),體現(xiàn)城市的 “節(jié)約”;而專利數(shù)、犯罪率等人類活動指標呈 “超線性”(β=1.1~1.3),說明城市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維持增長。這些發(fā)現(xiàn),后來被韋斯特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成了理解城市化的重要依據(jù)。
還有對恐怖事件的統(tǒng)計分析 —— 從 1968 年的 10878 個恐怖事件數(shù)據(jù)中,圣塔菲團隊發(fā)現(xiàn)事件頻度與嚴重性遵從冪次律,“911” 這樣的大事件與小事件落在同一條曲線上,說明它們可能有共同成因。郝柏林在文中感慨,這些研究 “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議論”,而是用具體方法解答真實問題。
圣塔菲 9 門免費公開課:零門檻解鎖復雜科學全景
2021年在集智學園上線的圣塔菲研究所系列免費公開課,正是銜接 “經典研究” 與 “大眾學習” 的橋梁 —— 它把圣塔菲幾十年的學術精華,拆解成零門檻的內容,讓沒接觸過復雜科學的人,也能跟上這些前沿思想的腳步。
本系列課程共有9門組課,構建起一套覆蓋 “基礎認知 - 核心理論 - 實操應用 - 前沿探索” 的完整學習體系。無需深厚科學或數(shù)學背景,從高中生到專業(yè)研究者,都能順著這套課程脈絡,觸摸自然與社會背后的復雜規(guī)律。
先識全局:從 “復雜科學簡介” 打開大門
作為整個系列的 “入門鑰匙”,《圣塔菲課程:復雜科學簡介》早已為我們揭開了復雜系統(tǒng)的神秘面紗。10 個章節(jié)覆蓋 “混沌動力學”“分形”“遺傳算法”“社會合作模型” 等核心主題,每節(jié)由短視頻、嵌入式測驗和可選作業(yè)構成,哪怕是第一次接觸 “復雜系統(tǒng)” 的高中生,也能通過 “NetLogo 模擬蟻群覓食”“計算雪花分形維度” 等實操,直觀感受 “簡單規(guī)則涌現(xiàn)復雜行為” 的神奇。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1349
這門課就像圣塔菲小鎮(zhèn)的 “游客中心”,先帶你認識 “復雜系統(tǒng)家族” 的全貌 —— 從生物的自組織(如蜂群)到社會的協(xié)作(如城市),再到網絡的連接(如人際網絡),為后續(xù)深入細分領域打下基礎。
探源生命:從 “無生命” 到 “活系統(tǒng)” 的追問
如果說 “復雜科學簡介” 是全局概覽,那《圣塔菲課程:生命起源》則是一次對 “生命本質” 的深度溯源。這門課跳出傳統(tǒng)生物學框架,從地學(早期地球的地質環(huán)境)、化學(生命前的化學反應)、物理(熱力學與自組織)甚至演化理論的角度,追問 “非生命世界如何誕生生命”。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2459
解構規(guī)律:數(shù)學與物理視角下的復雜本質
圣塔菲的研究從不缺 “用數(shù)學解釋世界” 的智慧,這一點在三門硬核卻易懂的課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重整化理論簡介》:從 JPEG 到量子引力的 “簡化智慧”
你或許想不到,手機里的 JPEG 圖片壓縮、經濟學家的行為模型、量子物理的基礎理論,背后共享一個核心思想 ——重整化:即 “在不同尺度下簡化世界描述,卻不丟失關鍵信息”。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3591
《分形與規(guī)模標度律》:藏在自然與社會中的 “自相似密碼”
“為什么樹的分支、雪花的紋路、海岸線的輪廓,放大后都相似?”“為什么城市人口越多,創(chuàng)新率越高(超線性增長)?”《分形與規(guī)模標度律》會帶你解開這些 “自相似” 與 “標度” 的秘密。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3430
《非線性動力學》:混沌背后的 “確定性秩序”
“蝴蝶效應”“奇異吸引子”“分岔”—— 這些聽起來玄乎的概念,在《非線性動力學》中變得清晰可觸。課程面向有基礎微積分和編程能力的學習者,從 “離散映射(如邏輯斯蒂映射)” 到 “連續(xù)流(如微分方程)”,帶你拆解混沌系統(tǒng)的核心特征: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3041
你會通過編程模擬 “邏輯斯蒂映射的分岔過程”,親眼看到 “參數(shù)微小變化導致行為質變”;
學習 “數(shù)值求解混沌系統(tǒng)” 的方法,理解 “為什么天氣預報只能短期準確”;
最后還會接觸 “混沌控制”“太陽系混沌” 甚至 “混沌在音樂中的應用”。
解碼信息:從 “比特” 到 “復雜系統(tǒng)” 的連接
信息是復雜系統(tǒng)的 “血液”,而《圣塔菲課程:信息論簡介》則教會我們 “讀懂這血液的語言”。由 MIT 教授、量子計算專家 Seth Lloyd 主講,課程從 “比特(bit)” 出發(fā),逐步延伸到 “互信息”“信道容量”“香農編碼定理”,甚至 “信息與熵的關系”。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3531
探索計算:從 “易與難” 到 “可能與不可能”
《圣塔菲課程:計算與復雜性》則帶我們走進 “理論計算機科學” 與 “復雜系統(tǒng)” 的交叉地帶。課程不糾結于代碼,而是聚焦 “問題的本質難度”: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2666
什么是 “多項式時間(P)問題”(如排序)?什么是 “NP 完全問題”(如旅行商問題)?
為什么有些問題 “理論上可解,實際上不可解”(如停機問題)?
如何用 “歸約” 的思想,將復雜問題轉化為已知問題?
實操建模:用 “多主體” 模擬真實世界
如果說前面的課程是 “理論學習”,那《圣塔菲課程:多主體建模入門》就是 “動手實踐”。這門課教你用 NetLogo(無需編程基礎)搭建 “多主體模型”,模擬從 “經濟市場” 到 “生物種群” 再到 “政治選舉” 的復雜系統(tǒng)。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3877
回歸動力:再探 “混沌與秩序” 的邊界
最后,《圣塔菲課程:動力系統(tǒng)與混沌》為整個系列畫上一個 “通俗卻深刻” 的句號。僅需高中代數(shù)基礎,課程用最樸素的語言解釋 “動力系統(tǒng)” 的核心:
網頁鏈接:https://campus.swarma.org/course/1655
什么是 “相空間”?如何用它描述系統(tǒng)的所有可能狀態(tài)?
“分岔” 如何讓系統(tǒng)從 “穩(wěn)定” 走向 “混沌”?(比如漁業(yè)收獲率過高導致種群崩潰)
“蝴蝶效應” 真的意味著 “完全不可預測” 嗎?(不,統(tǒng)計屬性仍可預測)
誰該學這門課?—— 每個好奇世界的人都值得
2010 年的張江,帶著圣塔菲的見聞回國后,一直致力于傳播復雜科學;郝柏林先生則通過文章與夏季學校,讓圣塔菲的智慧在國內落地。 —— 他們都堅信 “理解復雜系統(tǒng),就是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而現(xiàn)在,這門免費課程把這份 “理解” 的機會,送到了更多人面前:
如果你是高中生,對 “為什么鳥群不會撞上彼此”“為什么城市規(guī)模越大創(chuàng)新越多” 好奇,課程會幫你打開跨學科的窗,讓你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生物、計算機原來能如此有趣地結合,就像圣塔菲夏季學校里的年輕學員那樣,在好奇心驅動下探索;
如果你是職場人(比如設計師、管理者),想找新的思維工具,課程里 “囚徒困境與合作涌現(xiàn)”“愛爾法魯酒吧問題與集體選擇” 的內容,會幫你用復雜系統(tǒng)視角理解團隊協(xié)作、市場變化 —— 就像郝柏林提到的,曾有企業(yè)負責人在訪問圣塔菲后,“在返航飛機上想好了改組企業(yè)的新方案”;
如果你是專業(yè)人士,哪怕不是科研領域,課程里 “Guest Spotlight” 環(huán)節(jié)(邀請 Liz Bradley、John Rundle 等專家分享),以及它與圣塔菲經典論文集的呼應,也能讓你接觸到最純正的復雜科學思想,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啟發(fā)。
圖3:圣菲出版刊物《研究所通報》封面
當年張江站在圣塔菲的天空下,曾感慨 “這里的云讓我看到世界的另一面”;郝柏林先生也寫道,復雜科學的要義是 “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從特殊性中抽提出普遍性”。而現(xiàn)在,《圣塔菲課程》系列就像那片 “云”,也像一把打開復雜世界的鑰匙 —— 不需要專業(yè)背景,不需要付費,只要你對世界好奇,就能跟著課程,重走張江、郝柏林等學者走過的探索路,發(fā)現(xiàn)蜂群、城市、自然背后,那些藏在復雜系統(tǒng)里的神奇規(guī)律。畢竟,復雜科學從來不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而是每個熱愛思考的人,都能觸摸的智慧。
如何獲取這些課程呢?
關注集智學園公眾號,進入聊天頁點擊菜單欄中的【學習入口】按鈕,在課程官網搜索框中輸入【圣塔菲課程】即可進入課程頁面,或者在瀏覽器中輸入對應課程網址,開啟您的知識之旅。
集智學園希望通過免費開放一系列課程,讓更多人感受到系統(tǒng)科學和深度學習的魅力,讓知識不再有門檻??靵碜プ∵@個難得的機會,免費學習海量優(yōu)質課程,開啟你的科學探索之旅吧!
當然,集智學園還有更多其它的優(yōu)質課程,涵蓋復雜科學、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科學等多個領域的進階內容和實戰(zhàn)項目??梢赃M入聊天頁點擊菜單欄中的【推薦課程】按鈕,在課程目錄中點擊【免費課程】即可進入課程集合頁。通過學習這些課程,你將深入掌握專業(yè)知識,提升實踐技能,為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成長助力。期待在集智學園與你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復雜科學經典論文研讀·第一季」讀書會
同時,結合圣塔菲研究所2024年發(fā)布的《復雜科學經典論文集》,集智俱樂部
發(fā)起了論文研讀讀書會,聯(lián)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江、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陳繹安、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陶如意,邱仲普、清華大學博士后劉家臻共同發(fā)起,聚焦復雜科學經典論文集進行解讀與研討。讀書會自2025年8月22日開始,每周五晚上7:30-9:30進行,預計持續(xù)分享6-8周。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