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很難,即便是我們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工作,其實人家也過得不輕松。
最近高校教師圈不知為何,頻傳噩耗。
8月4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有一名青年博導教師墜樓身亡。
這位浙大博導杜某某非常年輕,才35歲,是浙江大學的特聘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真的非常讓人痛心。
結(jié)果沒過多久,這樣的噩耗再次發(fā)生。
南京大學女博導輕生
8月29日,各大媒體報道南京大學能源與資源學院的準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東思嘉,在自己的住所輕生去世,年僅33歲。
這一消息出來,輿論就炸開了鍋!
如此年輕有為的高顏值博導,怎么會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呢?
回顧東思嘉老師的人生履歷,堪稱“學霸”模板。
1992年東思嘉生于江蘇徐州,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2010年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績點全院第一。
曾獲國家獎學金、江蘇省三好學生、南京大學優(yōu)秀學生等榮譽。
更厲害的是,東思嘉在2013年榮獲李四光優(yōu)秀學生獎,這項殊榮全國僅5人,東思嘉排名第一。
可見是多么優(yōu)秀的女孩??!
本科畢業(yè)后,東思嘉赴美深造,在南加州大學拿下博士,并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后研究。
盡管海外的導師一再挽留,但是東思嘉博士畢業(yè)后還是選擇回國發(fā)展。
2023年,東思嘉選擇回到母校南京大學,成為能源與資源學院的準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礦物溶解結(jié)晶動力學、海洋碳酸鈣與堿度循環(huán)等,已在重要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18篇,2023年還獲江蘇省青年托舉工程獎。
在學生們眼里,她顏值高,講課清晰,科研嚴謹,為人開朗親切,是位“偶像”般的老師。
而私下的東思嘉樂觀開朗,喜歡參加各種戶外活動,這很符合她的探索精神。
據(jù)悉,東思嘉第一作者論文《通過加速船載石灰石的風化進行二氧化碳封存的可能性》致謝中,團隊合作人員悼念了東思嘉:
“我們失去了我們的朋友和同事東思亮,我們將此文獻給她,愿她的精神能夠像激勵我們一樣激勵他人?!?/strong>
團隊人員的悼念證實了東思嘉的離開。
而南京大學目前并未回應。
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經(jīng)不起“輸”
這樣一位在大家眼中“顏值與才華并存”、事業(yè)順利的青年才俊,為何會選擇輕生?
確切原因其家人并未對外公開,有知情者表示“疑似輕生,與工作無關(guān)”、“純個人原因”。
其實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是經(jīng)不起“輸”!
社會常常給像東老師這樣的精英貼上“顏值與才華并存”等標簽,這無形中塑造了一種“完美”的期待,仿佛他們就不該有煩惱和脆弱。
這種期待,有時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咬牙自己扛,自己消化情緒,而不是對外釋放。
她的內(nèi)心都可能經(jīng)歷著不為人知的掙扎,所以才選擇在深夜從高樓一躍而下。
雖然東思嘉的死因與工作無關(guān),但是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普遍面臨“非升即走”的考核壓力、科研論文指標、教學任務等多重挑戰(zhàn),這是不爭的事實。
學術(shù)圈高壓環(huán)境帶來的心理健康風險被忽視,很多人只是看到他們工作體面,收入不菲的一面罷了。
生命的價值遠高于任何成就。
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和他人都能有脆弱、疲憊的時刻,不必永遠堅強、成功。
希望東思嘉老師安息,也希望這樣的悲劇能越來越少。
信息來源:海報新聞、豫視頻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