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期,不少廣州小學一、二年級家長在班群里“炸鍋”,皆因這學期每周有4天,孩子下午約3點就放學了。
變化的“源頭”,是廣州市教育局7月21日印發(fā)的《廣州市義務教育課程計劃(2025年修訂)》,明確小學一、二年級周課時總量從28節(jié)降至26節(jié)。
這一現實的掣肘點,很快在社交媒體上放大。不少家長質疑:沒時間去接小孩怎么辦?托管費越來越高?這一調整對小孩來說究竟是減負還是增負?
01
家長的種種擔心
據了解,以往廣州小學低年級有兩天的下午僅上一節(jié)課、有三天的下午上兩節(jié)課;從本學期起,變更為有四天的下午僅上一節(jié)課、有一天的下午上兩節(jié)課。這意味著,每周下午3點左右就放學的日子增加了兩天。
有家長表示,這意味著中午12:05下課接小朋友回家吃飯,午休后14點送去學校上課,15點放學又接回來,“接送鏈”在短時間內被切成多段,十分折騰。“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年紀太小,自行回家太危險,只能親自接送?!?/p>
▲網友評論
還有家長表示:“一個低年級孩子、一個高年級孩子的家庭更難協調,以前能湊到同時放學一起接,現在只能報托管?!?/p>
也有雙職工家長坦言,這次調整影響并不算大——過去孩子無論3點多或4點放學,父母都無法親自到校,要不就靠長輩接送,要不就選擇校內托管。
▲圖源網絡
實際上,雙職工父母的下班時間,與低年段“早放學”之間形成明顯錯位的問題由來已久。今年4月,就有深圳市民在人民網留言板上發(fā)帖稱,深圳小學放學時間過早,不方便職工家長接送及看護,建議延時至18:30放學,而相關話題也迅速登上熱搜,引發(fā)社會討論。
由于校內托管成為大多數家長的選擇,此次變化帶來的托管費用增多,成為家長的第二層焦慮。
根據廣州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發(fā)布的《關于我市課后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由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為:2元/生·課時。
據估算,過去低年級每周一般只需托管2節(jié),約4元/周;調整后每周需托管4節(jié),約8元/周。若按義務教育學年39周計算,一名學生一學年的校內托管費由約156增至約312元,每學年多支出約156元,漲幅約為100%。
因此也有家長調侃:“父母工資的漲幅,遠遠追不上孩子托管費的漲幅?!?/strong>
另外,也有家長選擇專人接送、監(jiān)督作業(yè)完成一條龍的校外晚托。據了解,廣州各區(qū)的晚托費用從每天幾十元到兩百元不等。
黃埔區(qū)的張小姐就表示:“每天的晚托費用為49元,算下來每周240多,每年都要9000多元。”校外晚托確實能讓家長們在回家后更松弛,但也把家長們的賬本壓得更緊。
02
早放學對學生減負的作用有多大?
除了接送和托管費用問題,“學生壓力是否能通過早放學減少”,成為輿論場上的第三個問號。
很多家長擔心,課時少了、內容不變,壓力會不會被挪到家庭端?
早在今年7月政策發(fā)布之時,已有家長向市教育局進行了投訴。當中寫到:新版教材較于舊版難度提升,建議部分知識前移學習,比如原二年級學習的前移一下。同時在原來的教學計劃下,一二年級的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已是十分不易,提出減少學校課時,變相加重家長教育的負擔……
還有家長把憂慮指向“分水嶺”更陡的三年級:“我們家老大上了三年級,作業(yè)量一下子上來,孩子很不適應,作業(yè)總要拖到10點甚至11點完成。所以我擔心低年級的老二,現在減了課時,后面銜接會更吃力?!?/p>
對此,市教育局表示,本次修訂更注重素養(yǎng)導向和減負導向,課時總量做減法,嚴控低年段學業(yè)負擔,重在效率提升和教學方式變革。
也有老師指出,課時減少不能直接等同于學習時間被壓縮,學習壓力更大。和舊版教材對比,新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的學習內容少了、變輕松了,新教材中有些知識整合來學,有些知識點的學習時間后移了,而整個小學學段在數學的知識點上是減負了。
▲圖源網絡
不過,還是有家長質疑,當教育評價“唯分數”論,高年級的測試、排名、升學機制仍以筆試成績?yōu)橹饕罁?/strong>,且老師面臨的問責與績效考核也仍然圍繞分數展開,這就意味著學生減負的空間有限,文化課成績的重擔依然存在。
尤其是對未來學位競爭更激烈的學區(qū)與家庭而言,“不敢冒險”會成為主導選擇。
03
三點鐘時段的更優(yōu)解
如果社會想鼓勵小朋友全面發(fā)展,那么討論低年級早放學,真正要回答的是:把更早結束的文化課時間,用來做什么?
如果學校能把“增出來”的時段穩(wěn)定用于體育、閱讀、藝術、科技與勞動教育,那么“早放學”就不只是時間表的調整,而是學習生態(tài)的優(yōu)化。
▲圖源網絡
有小學校長向媒體表示:“新學期課時調整后,即使上完下午一節(jié)課,我們學校一、二年級的孩子還要參加每天一次的大課間活動,相當于第二節(jié)課下課時才放學?!?/p>
海珠區(qū)實驗小學也推出過羽毛球、游泳、跆拳道、足球、拉丁舞、高爾夫、壘球、籃球、網球、圍棋、牧笛、C++、欖雕、英語戲劇、3D打印、口風琴、人工智能等40門課后服務課程。
▲圖源網絡
亦有網友建議,開展具有嶺南特色的“第二課堂”,將廣府文化帶進校園,例如粵語歌謠、古詩新誦、傳統武術、醒獅等等。
其實,能決定一座城市教育氣質的,并不是幾點放學,而是孩子在文化課外的時間在做什么。三點鐘的廣州,準備好將黃金時段真正交還給孩子了嗎?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低年級提早放學?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