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qū)
吉林省近現(xiàn)代史展的展廳之中
“三地三搖籃”
紅色標識的史實和實物
首次集中展覽
讓人們更深切地認識到
這片土地
曾書寫過的輝煌篇章
在這次展覽中
站臺的玻璃后
一塊具有歷史意義的標牌
靜靜地躺著
曾經(jīng)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開啟
展廳中展示的“東風”車標
偉大的開端
2024年
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
已達4.53億輛
其中汽車3.53億輛
全國汽車產(chǎn)銷量
已經(jīng)連續(xù)16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追溯新中國成立之初
新中國的汽車工業(yè)
幾乎還是一張白紙
毛澤東主席曾形象地說
現(xiàn)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壺
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
還能造紙
但是
一輛汽車、一架飛機
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
都不能造
承載著共和國
大力發(fā)展
機器制造業(yè)、現(xiàn)代技術(shù)裝備的重要使命
在長春的西南
日本昔日細菌部隊的殘垣斷壁間
第一汽車制造廠
拔地而起
50年代的第一汽車制造廠 資料圖片
這個工廠
曾有一個代號
“652廠”
據(jù)說,之所以叫這個名字
是因為當時全國的總?cè)丝谑?.52億人
相當于每個中國人
都為這座工廠的誕生
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1956年
中國第一輛國產(chǎn)解放牌卡車
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下線
這是中國第一批國產(chǎn)汽車
中國人不能批量制造汽車的歷史
就此畫上句號
“解放”下線 資料圖片
而同一年
1958年2月13日
毛澤東主席來到一汽視察時
曾語重心長地對陪同人員說
什么時候
能坐上我們自己造的小汽車呀
也是那時全國人民共同的期盼
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一汽 資料圖片
在第一輛卡車誕生之后
第一輛汽車何時能夠誕生
牽動著國人的心
在那個年代
一汽的設(shè)備還很落后
經(jīng)驗也很欠缺
為了盡快造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人們只能采取各種“土辦法”
沒有場地
就在卡車總裝配車間
用玻璃隔出一塊空間
造車身沒有模具
整個車身的制造
幾乎完全靠鈑金工師傅們
采用手工工藝
一錘錘地敲打成形
“東風”轎車試制現(xiàn)場 資料圖片
在參考樣車的基礎(chǔ)上
設(shè)計人員對這輛轎車的車身
進行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
在車頭
一條矯健的龍
成為這臺轎車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負責繪制
首張汽車結(jié)構(gòu)剖視圖的呂彥斌回憶
東風轎車的車標是一條龍
這是孟廠長的主意
(孟少農(nóng),時任一汽副廠長)
為了設(shè)計這個車標
我拿著膠卷
跑到北京故宮、頤和園和北海
這些地方找龍
還求教過梁思成和工藝美術(shù)學院的教授
轎車前方裝飾有一條身姿矯健的龍 資料圖片
第一輛“東風”轎車的車標
是一條“銀龍”
而后期生產(chǎn)的“東風”轎車
車頭標志則改為一條金色的龍
象征著騰飛的中華民族
除了這條龍之外
車身側(cè)面
鑲嵌著毛澤東主席書寫的
“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
車身后尾燈
為中國古代宮廷中使用的紅紗燈造型
俗稱“宮燈”
“東風”轎車細節(jié) 資料圖片
座椅面料
采用了真絲東風錦、雙鳳錦和云暮錦
頂棚采用天鵝絨裝飾
地板上鋪的是民族圖案羊毛地毯
這樣的設(shè)計
不僅體現(xiàn)了民族特色
更令人感到親切和自豪
在全廠夜以繼日地努力下
1958年5月12日
我國第一輛“東風”牌轎車
試制成功
命名為“東風”CA71轎車
“東風”這個名字
取自毛澤東主席
對于國際形勢的一個著名論斷
“東風壓倒西風”
“CA”為生產(chǎn)廠家一汽的代碼
“7”為車輛類別代號,代表轎車
“1”就表示第一代車型
東風CA71轎車制造完成后
便接到黨中央指示
由火車裝運至北京
1958年5月14日
當“東風”轎車駛下月臺時
站臺上的旅客
立刻趕來圍觀、歡呼
“東風”轎車駛出北京站 資料圖片
當時“東風”轎車車頭的標志
不是漢字“東風”
而是拼音“DONG FENG”
后按照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
楊尚昆同志的建議
為了突出是中國人自己生產(chǎn)的轎車
更換為漢字
時任饒斌廠長秘書的李嵐清同志回憶
拿到字以后如何雕刻制作呢?
我們立即在東安市場附近
找到一家能打造金銀首飾的鋪子
一位老師傅說能做
但必須是純金的
因為別的金屬太硬
用手工無法雕刻
這時我又在燈市口附近
找到一家汽車修理廠
請老師傅把8個拉丁字母拆卸下來
用膩子把洞眼補好
上底漆磨平再上同色油漆
最后把雕刻好的東風兩個漢字
鑲嵌在車頭上
老師傅們?yōu)榇嗣β盗舜蟀胍?/p>
他們的工作熱情、高超技藝
和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使我們深為感動
同時也反映出當時人們
對國產(chǎn)首輛轎車的自豪和鐘愛
展廳中展示的“東風”車標
這輛充滿中國元素的汽車
成為當時街頭的焦點
呂彥斌回憶
尾燈用宮燈,前頭是龍
兩邊是毛主席的題字
再加上“東風”兩個中國字
這樣一輛車行駛在大街上
人們看了都非常高興
以前他們還沒見過有中國字的車呢
當時正值
八大二次會議期間
1958年5月21日下午
毛澤東主席與林伯渠同志
在懷仁堂后花園
觀看并試乘了這輛車
他對聚集在周圍的代表們笑著說
坐了我們自己制造的小汽車了
毛澤東主席觀看“東風”轎車 資料圖片
由于當時條件所限
“東風”CA71轎車
總共生產(chǎn)了30輛
最終未批量生產(chǎn)
不過
它的誕生
卻為制造“紅旗”高級轎車
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1958年6月30日
一場轟轟烈烈的試制戰(zhàn)役
全面打響
當時的技術(shù)人員
對豪華汽車的制造還處于摸索階段
他們借來了一輛
克萊斯勒“帝國”高級轎車
作為參考樣車
進行測量、仿制與改進
技術(shù)人員將這輛轎車拆解開來
發(fā)現(xiàn)里面的零件都非常復雜
鑄造難度極高
于是
全廠的工人都被找來
在一汽廠區(qū)的中央大道
工人們就像逛廟會一樣
輪流觀看拆解下來的零件
誰要是覺得自己能做出來哪個零件
就當場簽署協(xié)議
負責這部分零件的制造
僅僅用了幾個小時
三千多張手繪圖紙以及零部件
被一搶而空
除此之外
為了充分掌握豪華轎車的設(shè)計、生產(chǎn)
凱迪拉克、林肯等豪華轎車
也被作為了研究對象
“紅旗”轎車裝配現(xiàn)場 資料圖片
1958年8月1日
經(jīng)過33天夜以繼日的奮戰(zhàn)
編號為“CA72”的
第一輛“紅旗”高級轎車
終于試制成功
盡管在設(shè)計過程中
參考了國外的成熟案例
但車身的外觀
卻融入了許多原創(chuàng)的設(shè)計元素
車前格柵
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扇子造型
莊重大方
車的后燈
則采用了大紅宮燈的外觀
顯得別具一格
這些設(shè)計
也奠定了此后紅旗車型
主要的設(shè)計語言
“紅旗”轎車下線 資料圖片
1959年
一汽將36輛“紅旗”轎車
分批運送到首都北京
參加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國慶慶典
當?shù)谝淮t旗轎車
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時
無數(shù)國人深感振奮
紅旗轎車作為“國車”的印象
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
深入人心
1959年,“紅旗”轎車在十周年國慶慶典現(xiàn)場 資料圖片
為了這場展覽
中國一汽
搬來了許多“家底”
從建廠初期的文獻檔案、文件
到東風轎車的車標
還有紅旗牌轎車的車標、尾燈
本次展覽展出的“紅旗”轎車標志及尾燈
凝視這些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展品
我們看到的
不僅是吉林工業(yè)的過去
更是一種
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以及一個民族工業(yè)崛起的傳奇
來源:吉林文脈
初審:熊一黎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