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樹底下的 “寶貝”
在靠山的清溪村,村東頭有棵三個(gè)人合抱的老槐樹,樹齡比村里最老的王爺爺還要大。村里的孩子總愛圍著老槐樹玩,聽王爺爺講過去的故事 ——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 “老槐樹下藏寶貝” 的傳說。
傳說百年前,有個(gè)路過的商人在老槐樹下避雨,臨走時(shí)把一箱子金銀埋在了樹根下,還留下話:“誰能找到寶貝,要用來幫襯鄉(xiāng)親,不然寶貝會自己跑掉?!?可百年來,村里不少人挖過,連老槐樹周圍三尺深的土都翻了遍,也沒見著金銀的影子。
村里有個(gè)叫阿牛的少年,十五六歲,手腳勤快,就是性子有點(diǎn)急,總想著走捷徑。他聽王爺爺講完傳說,眼睛亮得像星星:“王爺爺,您說那寶貝是不是埋得太深了?我要是挖得再深點(diǎn),肯定能找著!”
王爺爺捋著白胡子笑:“阿牛啊,找寶貝急不得,得先弄明白為啥找。你要是找著了寶貝,打算咋用?”
阿牛撓撓頭:“先給俺爹娘蓋新瓦房,再給村里修條好路!”
王爺爺點(diǎn)點(diǎn)頭,沒再多說,只給了阿牛一把磨得锃亮的小鋤頭:“要挖就順著樹根慢慢挖,別傷了老槐樹的根 —— 它護(hù)了咱村百年,可不能糟踐?!?/p>
第二天一早,阿牛就扛著鋤頭去了老槐樹下。他先在樹周圍畫了個(gè)圈,從圈外慢慢往里挖,每挖一鋤頭都仔細(xì)看土 —— 生怕漏了金銀的影子。可挖了整整三天,土都堆成了小丘,別說金銀,連塊像樣的銅錢都沒見著。
村里的伙伴們來勸他:“阿牛,別挖了,那都是老輩子瞎編的!” 阿牛擦了擦汗,咬咬牙:“再挖兩天,要是還沒有,我就不挖了?!?/p>
第四天午后,天上飄起了小雨,阿牛的鋤頭突然碰到個(gè)硬東西。他心里一緊,小心翼翼地刨開土 —— 不是金銀,是個(gè)巴掌大的陶罐子,罐子里裝著些黑色的種子,還有一張泛黃的紙條。
紙條上的字歪歪扭扭,是百年前那個(gè)商人寫的:“吾埋此槐籽,非為金銀,乃盼后人栽樹。清溪村多山少田,樹能固土、能結(jié)果,此乃真正的‘寶貝’。若得此籽,望栽于村前屋后,惠及子孫?!?/p>
阿牛捧著陶罐子,愣了半天。這時(shí)王爺爺撐著傘走過來,指著紙條笑道:“你看,老槐樹真的藏了寶貝,就是這槐籽。百年前的商人知道,能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的,不是一時(shí)的金銀,是能長久幫襯人的東西?!?/p>
阿牛臉有點(diǎn)紅,突然明白了王爺爺之前說的話。他沒再找金銀,而是把罐子里的槐籽小心收好。第二天,他帶著伙伴們在村前的荒坡上挖坑,把槐籽一顆一顆種了下去。
此后的日子里,阿牛每天都去荒坡澆水、除草。春天來了,槐籽發(fā)了芽,冒出嫩綠的葉子;夏天到了,小樹苗長到了半人高;過了三年,荒坡上長滿了槐樹,風(fēng)一吹,葉子沙沙響,像在唱歌。
又過了幾年,槐樹上結(jié)了槐米,村民們采下來賣到鎮(zhèn)上,換了不少錢;夏天天熱,孩子們在槐樹下乘涼,老人們在樹下下棋;山里的雨水多,槐樹的根牢牢抓住泥土,再也沒發(fā)過泥石流。
村里人都說:“阿牛找到的寶貝,比金銀還金貴!” 阿牛也常給村里的小孩講老槐樹的故事,末了總說:“真正的寶貝,不是挖出來的,是靠手勤、心誠種出來的 —— 你為鄉(xiāng)親們做啥,鄉(xiāng)親們就會得著啥好處?!?/p>
后來,清溪村的槐樹越來越多,成了遠(yuǎn)近聞名的 “槐樹村”。每當(dāng)有人問起老槐樹下的寶貝,村里的人都會指著滿山的槐樹說:“你看,那就是我們的寶貝,是阿牛當(dāng)年種下的,也是老輩人傳下來的念想 —— 踏實(shí)做事,才能長久得好?!?/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