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年參加義軍時,由于是只身投軍,隨著勢力的擴張發(fā)展,急需要培植自己嫡系力量的朱元璋,前后陸續(xù)收養(yǎng)了二十多個義子,以通過“泛家庭”模式培養(yǎng)絕對忠誠的嫡系力量,以彌補自身統(tǒng)治需求,這些義子或為將領南征北戰(zhàn),或被派往各地鎮(zhèn)守一方。那么,在明朝建立以后,這些義子的結(jié)局又是如何呢?
早年戰(zhàn)死或事跡不祥者居多
正如《明史》中記載的,“太祖初起,多蓄義子。及長,命偕諸將分守諸路……金剛奴后無考。周舍即沐英,軍中又呼沐舍。柴舍者,朱文剛,與耿再成死處州難。”朱元璋雖然收了二十多個義子,但其中有部分人早年戰(zhàn)死疆場,另有部分則事跡不祥。
1.朱文遜:戰(zhàn)死太平府。朱文遜早年經(jīng)歷不詳,曾與秦友諒一起攻下無為州,后奉命率兵駐守太平府。至正二十年(1360年)閏五月,陳友諒出兵攻打太平府,守將樞密院判花云與朱文遜、許瑗、王鼎等以兵三千拒戰(zhàn),朱文遜力戰(zhàn)而死,花云、許瑗、王鼎巷戰(zhàn)被俘,不屈而死。
2.朱文剛:戰(zhàn)死處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文剛與耿再成共同駐守處州。同年二月,處州苗軍將領李佑之、賀仁德發(fā)動兵變,朱文剛與耿再成欲組織軍隊平叛未果,朱文剛與耿再成、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等皆被殺。朱文剛死后,被追贈贈鎮(zhèn)國將軍,附祭功臣廟。
除了以上兩人外,王附馬、真童、金剛奴、也先、潑兒、買驢、老兒等雖然也被記載是朱元璋的義子,但或許是因為才能一般,或許是因為早逝,生平事跡皆無詳細記載,最終結(jié)局如何也不得而知。
功勛卓著者五人,結(jié)局各不相同
在朱元璋的諸多義子當中,李文忠、沐英、何文輝、徐司馬、平安等五人因為功勛卓著,史料記載較為詳細。
1.李文忠:因病去世。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其母是朱元璋的姐姐,后因家鄉(xiāng)遭遇旱災瘟疫,母親去世,李文忠便跟著父親投奔了朱元璋,并被朱元璋收為義子,改名朱文忠。
李文忠從十九歲時開始統(tǒng)領軍隊,憑借作戰(zhàn)勇猛和軍事才能迅速崛起,多次率兵擊敗元軍,又協(xié)助朱元璋平定江南。朱元璋稱帝建國后,李文忠又與常遇春出征塞外,并在常遇春去世后,接替常遇春指揮軍隊大敗元軍,斬殺大量北元貴族,俘虜元太子買的里八等,因功累遷大都督府左都督,爵封曹國公。后又率兵平定洮州番族叛亂,后從洪武十二年(1379年)開始負責掌管大都督府,并兼領國子監(jiān)。
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李文忠患病,朱元璋親臨探視,并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yī)治。次年三月,李文忠病逝,終年四十六歲。
2.沐英:因病去世,世代鎮(zhèn)守云南。沐英出身窮苦,父親早逝的他,跟隨母親顛沛流離,后來母親也死在了逃難路上。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僅八歲的沐英在流浪到濠州城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并改姓朱。
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年僅十二歲的沐英便開始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十八歲時開始擔當軍事要任,在平定南方的戰(zhàn)爭中立有戰(zhàn)功,后以副帥之職跟隨鄧愈征討吐蕃,因功獲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又跟隨傅友德、藍玉征討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鎮(zhèn)守,此后多次率兵平定云南境內(nèi)叛亂,為云南的徹底平定立下大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馬皇后病逝而悲傷過度而咳血,以致幾近昏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又因太子主表去世而極度悲傷,并因此而患病,最終因病在兩個月后去逝,終年四十八歲。此后,沐英子孫世代鎮(zhèn)守云南,與明王朝相伴始終。
3.何文輝:因病去世,兒子戰(zhàn)死。何文輝早年經(jīng)歷不祥,十四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并改姓朱。何文輝初任天寧翼元帥,鎮(zhèn)守寧國,后升任江西行省參政,率兵參與收復江西之戰(zhàn),后又跟隨徐達攻取淮東。之后,何文輝以征南副將的身份,率兵參與平定福建之戰(zhàn),因軍隊紀律嚴明,促使汀州、泉州相繼歸附。
此后,何文輝又參與了平定陜西、四川等戰(zhàn)役,奉命留守成都,因功累遷至大都督府同知。洪武五年(1372年),何文輝奉命率山東兵跟隨李文忠出師應昌,次年移鎮(zhèn)北平。李文忠北征北元時,何文輝督兵巡視居庸關,后因病被召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何文輝因病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何文輝的兒子何環(huán),初任成都護衛(wèi)指揮使,后在征討迤北時不幸陣亡。
4.徐司馬:因病去世,死后卷入藍玉案。由于父母早亡,亂世之中的徐司馬無依無靠,九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并賜姓。長大之后,侍從于朱元璋身邊,直到攻取婺州后,徐司馬被任命為總制,奉命與常遇春鎮(zhèn)守婺州,開始擔任軍職。
洪武元年(1368年),徐司馬跟隨李文忠北伐,活捉了元宗王慶生,因功升任杭州衛(wèi)指揮使,不久又遷任都督指揮使,后詔命恢復本姓。洪武九年(1376年)遷鎮(zhèn)河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跟隨藍玉征建昌,討伐越辒。次年返回成都后病逝。
“藍玉案”爆發(fā)后,徐司馬雖然已經(jīng)去世,但仍遭到株連,他的兩個兒子因此獲罪被殺。
5.平安:被逼自盡。平安的父親平定是朱元璋早期部將,其父在洪武元年(1368年)北伐元大都時不幸戰(zhàn)死,朱元璋憐其年幼,遂將其收為養(yǎng)子,賜名“平安”,并承襲父親濟寧衛(wèi)指揮使之職。后曾跟隨燕王朱棣出塞作戰(zhàn),先后遷任密云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派兵平亂,平安以列將身份隨軍出戰(zhàn),耿炳文被朱棣擊敗后,建文帝改派李景龍為統(tǒng)帥,平安被任命為先鋒。平安率軍在“白溝河之戰(zhàn)”中重創(chuàng)燕軍,曾持槊直沖朱棣,幾乎將其擊殺,幸好朱高煦趕到,朱棣才得以逃脫。此后,平安又在單家橋、夾河等地擊敗朱棣,并斬殺燕將陳文。
建文四年(1402年),平安在“靈璧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被俘,朱棣派人將其送往北平,并命世子朱高熾善待他。朱棣即位后,任命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遷任后府都督僉事。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視北平,翻閱奏章時見到平安名字,于是問道“平保兒尚在耶?”平安得知后自殺而死。
還有一位朱文正,他的情況比較特殊,作為朱元璋兄長之子,由于父親早逝,他跟隨母親投奔朱元璋,雖然朱元璋也將朱文正視如己出,對其悉心照料,但卻從未將其收為義子。朱文正曾在“洪都保衛(wèi)戰(zhàn)”中立下大功,后因有功無賞而舉止失常,再加上按察使李飲冰上奏其有異心,導致朱文正被軟禁于桐城,不久后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