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臨近,某地一所知名學校的校長遇到了一件棘手事:部分家長公開要求更換某位教師,甚至在問政平臺上向相關部門反映。這讓校長陷入兩難境地——是順從家長意見迅速換人,還是頂住壓力維護教學秩序?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北外附校校長林衛(wèi)民也曾遇到相同情況。面對個別家長要求更換教師的要求,他沒有選擇簡單妥協(xié),而是發(fā)出一篇題為“辦好一所學校,必須要捍衛(wèi)教師應有的尊嚴”的短文,對此進行了公開回應。
01 家校博弈,教師尊嚴遭遇挑戰(zhàn)
事件起因并不復雜。有家長對某位教師的教學能力產(chǎn)生質疑,要求學校更換教師,并指定由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班級。這種“點名”換老師的行為近年來并不少見,卻折射出家校關系中的新變化。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本是好事,但當這種參與變成過度干預,便可能破壞正常教學秩序。林衛(wèi)民校長明確表態(tài):“學校依法辦學,教師依法執(zhí)教,不能因為某個家長的判斷或家長認為要更換某個教師,學校就可以隨意更換的。”
這一立場背后,是對教師專業(yè)性的尊重和對教育規(guī)律的堅守。
02 理性評估,專家復核捍衛(wèi)公平
面對家長訴求,學校的應對方式體現(xiàn)專業(yè)素養(yǎng)。林校長介紹,學校教育教學專家對遭質疑教師進行再次復評,結論是該教師符合學校標準。
學校沒有因為家長壓力而倉促決定,而是啟動了專業(yè)評估機制,這是對教師公平也是對學生負責。
同時,學校承諾繼續(xù)關注該教師的工作,“包括進一步了解情況、嚴格跟蹤教學,廣泛聽取意見以及其他響應”。這種既尊重家長關切又不盲從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學校的專業(yè)精神和治理能力。
03 家校合金,合力教育而非相互對抗
“家校形成‘合金’,孩子的教育才能獲得更大更多的成功。”林衛(wèi)民校長用“合金”比喻家校關系,這一意象精準捕捉了健康家校關系的本質。
合金的特性是不同金屬融合后形成更強的新材料。家校合作也如此——不是誰壓倒誰,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增強。
教育是一項專業(yè)工作,教師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和資格認證,他們的教學安排應當基于專業(yè)考量,而非部分家長的偏好。如果學校僅憑某些家長的觀點就隨意調整教師,整個學校的秩序就會大亂,最終傷害的是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04 秩序價值,教學穩(wěn)定重于迎合
為什么不能隨意更換教師?因為這涉及到教育的基礎——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學生需要適應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方法,這種適應需要時間。頻繁更換教師會打斷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影響教育效果。教師也需要時間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教育不是快餐服務,不能因為“某點、某些不滿意”就立即更換。學校是一個有機整體,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隨意變動可能產(chǎn)生連鎖反應,破壞整個教學生態(tài)。
維護教師尊嚴,就是維護教育秩序,最終受益的是學生。
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家長與學校之間應該是合作關系而非指揮關系。家長當然有權表達關切,但最終的教學決策應當由教育專業(yè)人士做出。
那些真正成功的教育體系,都建立在教師獲得充分尊重的基礎上。芬蘭、新加坡等教育強國,無不是將教師視為最受尊敬的專業(yè)人士。
當家長質疑教師時,學校需要搭建的是溝通橋梁而非投降通道——通過聽課、評課、家長開放日等機制,讓家長真正了解教學情況,而不是簡單地“換人丁事”。
教育是靜待花開的藝術,需要的是耐心與信任,而非急功近利的干預。
學校尊重家長意見但不被其“綁架”,這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