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的書法如一脈清泉,自魏晉風骨中奔涌而來,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織處激蕩出璀璨的藝術漣漪。
楊雯書法的筆法,是對“二王”正脈的當代轉譯。他深諳中鋒用筆的精髓,卻不拘泥于形骸,每一根線條都經(jīng)過篆籀古法的千錘百煉,卻又在提按使轉間煥發(fā)出鮮活的時代氣息。觀其作品,可見《蘭亭集序》的飄逸與《祭侄文稿》的悲壯交織,蘇軾的豐腴與米芾的痛快碰撞,筆鋒所至,既見晉人“尚韻”的風神氣度,亦有宋人“尚意”的個性張揚。他尤為擅長以線條的粗細對比制造視覺張力:粗筆蒼勁雄渾;細筆輕盈悠遠;這種“剛柔相濟、方圓互藏”的筆墨哲學,讓每一幅作品都成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對話的場域。
楊雯 《滕王閣序》節(jié)選 248×129cm 紙本 2024年
在墨色的運用上,楊雯展現(xiàn)出詩人般的浪漫想象力。他以水為媒,讓濃淡枯潤在宣紙上演繹四季更迭—濃墨如暮春繁花,醇厚飽滿;淡墨似初秋云霧,縹緲空靈;枯筆若冬日寒枝,筋骨畢現(xiàn)。這種對墨韻的精妙把控,不僅源于對傳統(tǒng)帖學的深入研究,更得益于對現(xiàn)代美學的敏銳感知。其作品在空間布局上大膽留白,字與字之間的呼吸感、行與行之間的節(jié)奏感,構成了獨特的“紙上建筑”:密處如重巒疊嶂,疏處似大漠孤煙,虛實相生間,讓觀者在有限的尺幅中感受到無限的時空縱深。
楊雯 《小窗幽記》兩則 93×55cm 紙本 2025年
作為教育者的楊雯,將書法視為文化傳承的火種。在棗莊學院書法學專業(yè)的教學實踐中,他開創(chuàng)“一人一策”的培養(yǎng)模式,讓每個學生在臨習經(jīng)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他常說:“書法不僅是技法的修煉,更是精神的修行?!边@種“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和師生共同探索的筆墨實踐,恰似一條流動的文化長河:上游是楊雯對傳統(tǒng)的深情回望,下游是新生代對未來的勇敢探索,而中間奔涌的,正是書法藝術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脈。
(文/孟鴻聲,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作品欣賞
楊雯 韓愈《晚春》 紙本 2024年
楊雯 李清照《點絳唇》 180×97cm 紙本 2025年
楊雯 王羲之《蘭亭序》 紙本 2024年
楊雯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紙本 2025年
(來源:中華書畫家雜志)
書法家簡介
楊雯,1978年生,山東滕州人?,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草書委員會主任,農(nóng)工黨中央書畫院理事、農(nóng)工黨山東省書畫院副院長,山東書法院研究員,棗莊學院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