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糧油技術研發(fā)中心魏長慶教授團隊組在亞麻籽粕中抗氧化肽的制備與功能活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phenolics in flaxseed oil: Structures,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bioactivities”在食品科技領域國際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上接收發(fā)表(中科院1區(qū)TOP,IF=9.8)。
亞麻籽油作為傳統(tǒng)油料作物產(chǎn)品,富含酚類化合物(如木脂素、酚酸、黃酮)、α-亞麻酸等生物活性物質,是天然不飽和脂肪酸與功能性酚類的優(yōu)質來源。為深入研究亞麻籽油中不同形態(tài)的酚類化合物的結構多樣性、功能特性以及在食品、制藥和營養(yǎng)保健品行業(yè)的潛在應用開展此項研究。首先,以亞麻籽油為原料,使用堿性水解-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四種不同形式的多酚化合物(游離酚、堿解酯化酚、未堿解酯化酚、不溶性結合酚);其次,通過UPLC-ESI-Q-TOF-MS對其中的酚類化合物進行鑒定分析;最后,對不同組分的酚類化合物進行體外抗菌、抗氧化實驗,并進一步探究不同組分復配對體系的影響。結果鑒定出335種酚類化合物,主要為游離(49.4%)和不溶性結合(31.9%)形式??寡趸钚耘c總酚含量(TPC)和類黃酮含量正相關,根據(jù)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協(xié)同或拮抗作用。此外,酚類化合物可抑制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酯化酚類物質對革蘭氏陽性菌表現(xiàn)出特別有效的效果。這些發(fā)現(xiàn)證實,酚類化合物的結構形式直接影響其生物活性,支持亞麻籽油作為天然防腐劑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潛在應用。
本文第一作者為食品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陳章蓮,通訊作者為食品學院魏長慶教授。近年來,該團隊以新疆特色糧油資源為研究對象,聚焦糧油精準適度加工、功能因子挖掘、風味鑒析與調控、副產(chǎn)物高值化綜合利用等方向開展系列科研工作及成果轉化,多項研究成果發(fā)表于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TOP期刊及《食品科學》等國內頂級期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