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逸楓
官宣!第16個國家級都市圈來了!
目前廈漳泉都市圈發(fā)展規(guī)劃獲得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銜接函復,福建省發(fā)改委對規(guī)劃作修改完善,報請省政府印發(fā)實施。意味著2024年新增廈漳泉都市圈后,至此,國家級都市圈擴容到16個城市。
按照16個國家級都市圈獲批的總體來看,首先是都市圈交通在“1小時通勤圈”的范圍規(guī)劃。其次是都市圈面積在“2萬平方公里”。最后是城市GDP、功能位置在都市圈領頭羊的位置突出。這是培育都市圈的基本要求。
已批復16個國家級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還沒批復。背后應該是特別的考慮,比較特殊,都是直轄市。其中北京,是首都,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上海,是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
國家級都市圈擴增至16個
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批復或者“銜接函復”的國家級都市圈已經增至16個,分別是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和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合肥和廈漳泉都市圈。
都市圈規(guī)劃建設始于2019年,是為城市群高質量發(fā)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的新區(qū)域發(fā)展動力源。國家發(fā)改委2021年先后批復了7個國家級都市圈,分別為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和武漢。
2023年國家級都市圈獲國家發(fā)改委批復快速擴容至8個,分別為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合肥。2024年新增獲批復廈漳泉都市圈后,至此,國家級都市圈正式擴增到16個城市。
目前符合國家都市圈的申報條件的城市有25個。25個城市中,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杭州、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鄭州、合肥均已獲批。
其中深圳東莞、廣州佛山是打包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批復的。還能有資格獲批國家都市圈的城市只剩下8個城市,其中直轄市的北京、上海、天津,省會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哈爾濱、昆明、大連、蘇州、石家莊。
12個發(fā)布都市圈發(fā)展規(guī)劃全文
16個國家級都市圈中,只有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廣州、深圳、濟南、青島、廈漳泉公布都市圈發(fā)展規(guī)劃全文,都是國家發(fā)改委同意后復函給所在省發(fā)展和改革委會,然后由當地省級政府以文件的方式印發(fā)實施。
12個都市圈都已經獲得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了,為什么杭州、沈陽、鄭州、合肥都市圈發(fā)展規(guī)劃全文遲遲沒有公布,國家發(fā)改委、湖北省政府至今沒有公布具體的規(guī)劃信息。目前來看,國家級都市圈的批復條件愈加嚴格。
國家級都市圈獲批的流程來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原則同意或者“銜接函復”國家級都市圈的同時,都會提出修改意見,需要所在省發(fā)展和改革委會修改完善后,再報省政府同意,然后才能對外發(fā)布。
國家級都市圈擴容超過城市群
城鎮(zhèn)化是經濟發(fā)展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工業(yè)園區(qū)、自貿區(qū),是新一輪城鎮(zhèn)化的主要載體、主要核心,是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路徑。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內核。
全國19個城市群、34個都市圈、31個中心城市,能成為國家級的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主要以國家批復為主,不是以經濟規(guī)模、人口總量為單向指標的。因此,能不能成為國家級要看國家批復。
全國19個城市群在中,國家批復的12個國家級城市群為長三角群、粵港澳大灣區(qū)、京津冀群、成渝群、長江中游群、中原群、關中平原群、哈長群、北部灣群、呼包鄂榆群、蘭西群、粵閩浙沿海群(海峽西岸經濟區(qū))。
全國34個都市圈中,國家批復的16個國家級都市圈為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和武漢、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合肥和廈漳泉。預計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國家級都市圈的批復指日可待。
全國31個中心城市中,國家批復的9個國家級中心城市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為直接批復,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則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自2018年以來,未再批復新的國家中心城市,第10個遲遲未能落地。
目前杭州、南京、武漢、深圳、徐州、長沙和沈陽、大連、南昌等20個城市都在規(guī)劃國家級中心城市。國家層面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意在以這些城市為中心,向上承接重大國家戰(zhàn)略,對外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qū)發(fā)展。
國家級都市圈分布與實力對比
根據公開消息,截至12月31日,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批復或者“銜接函復”的國家級都市圈已經增至16個,分別是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和武漢、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合肥和廈漳泉都市圈。
國家已經批復的16個都市圈,基本包含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連片城市群,大多數以省會為核心,周圍中小城市環(huán)繞。有的省經濟發(fā)達,出現了兩個都市圈.例如,廣東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山東青島和濟南都市圈,另外是福建2個。
按照區(qū)域來看,南方區(qū)域為江蘇1個(南京都市圈)、福建1個(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四川1個(成都都市圈)、安徽1個(合肥都市圈)、湖南1個(長株潭都市圈)、重慶1個(重慶都市圈)、湖北1個(武漢都市圈)。
同時有浙江1個(杭州都市圈)、廣東2個(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而北方區(qū)域為陜西1個(西安都市圈)、遼寧1個(沈陽都市圈)、河南1個(鄭州都市圈)、山東2個(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說明11個集中在南方區(qū)域。
按照都市圈GDP總量實力來看,深圳第一、南京第二、廣州第三、杭州第四、青島第五、鄭州第六、武漢第七、濟南第八、成都第九、廈漳泉第十、重慶第十一、福州第十二、長株潭第十三、西安第十四、合肥第十五、沈陽第十六。
“國家中心城市”被“中心城市”化
2035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開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類不同層次的“中心城市”。按照GWY批復的各大中心城市,已批復了6座國家級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上深廣、天津、重慶。
2010年-2018年,住建部和發(fā)改委先后公布了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這5個國家中心城市,支持建設的成都、武漢、西安、鄭州4個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級的中心城市還剩6座,深圳成功入圍。
成都已降級為“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他國家中心城市尚待公布。一座城市和經濟的發(fā)展而言,形成了不同的中心城市,國家級中心城市無疑是其中級別最高者,意味著領域內的資源更集中。
北京是直轄市,是首都,是經濟中心、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領頭羊、是首都經濟圈的龍頭、是全國經濟龍頭,在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chuàng)新、金融、互聯網領域實力強大,是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
上海是直轄市,是經濟中心、長三角城市群的領頭羊、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是全國經濟龍頭,在互聯網、工業(yè)、交通、金融、貿易、航運、科技領域實力強大,被確定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
深圳是計劃單列市、是經濟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qū)群的領頭羊、是粵港澳經濟圈的龍頭,是全國經濟的龍頭,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互聯網、金融領域產業(yè)強大,又毗鄰香港。是經濟特區(qū),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現代海洋城市。
廣州是省會城市、是經濟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qū)群的領頭羊、是粵港澳經濟圈的龍頭,是全國經濟的龍頭。以數字經濟、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現代高端裝備?5大支柱產業(yè),被定為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慶是直轄市、是成渝城市群的領頭羊、是成渝經濟圈的龍體、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國家級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以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材料3大支柱產業(yè),被確定為重要的中心城市。
天津是直轄市,京津冀城市群的領頭羊之一、是天津經濟圈的龍頭、是北方地區(qū)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航運中心。在石油化工和制造業(yè)方面較為強大。被批復為重要的中心城市。表明4座直轄市和4座一線均成功入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