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蘇州城,半部園林詩。
有人說:沒有了滄浪亭,蘇州園林就是徒有虛名。
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靈魂。
因為比起皇家園林,蘇州園林是文人們?yōu)闅w隱而造,而滄浪亭就是隱逸最好的注解,后世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都是出自滄浪亭的精神譜系。
千年前,北宋詩人蘇舜欽蒙冤遭貶,退隱姑蘇,他花了四萬錢買了座荒園,造此亭,取名滄浪,化用楚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園林是主人的精神氣質(zhì)的體現(xiàn),只要能與江山風(fēng)月,人間草木相伴,名利都是虛幻。
沒有那些功名利祿,內(nèi)心才能夠怡然自得。
所以說,最好的園林都是文人造的,因為他們知道疊山理水間的詩性和浪漫。
滄浪亭,靜靜地安于姑蘇城,穩(wěn)固蘇州的詩性靈魂。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園林,也是集大成者,你可以在那里看到關(guān)乎蘇州園林的一切。
拙政園三分之一都是水,森清的水繞著亭臺水榭,花木假石,甚至回廊小徑,都彎彎曲曲如流水。
這里處處與水有關(guān),疊山引水,是山水之景,雨灑芭蕉,殘荷聽雨作水之聲景。
網(wǎng)師園舊稱“漁隱”,今隱于鬧市,悠然閑居。
網(wǎng)師園是幾大名園中最小的,但小園至極,恰是小,才有妙。
陳從周說:“蘇州園林,此園的構(gòu)思最佳?!?/strong>
中國人造園,追求一種“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境界,以小見大,網(wǎng)師園就是這種境界體現(xiàn)。
拙政園以水為脈,獅子林則以石為骨。
這里石峰林立,形如獅子,抽象怪奇,佛教中獅子是靈獸,是佛的化身,如佛陀被稱為人中之獅。
這些太湖石雖怪丑,但白居易卻說它如鬼如獸,如龍如鳳,“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p>
怪石本無用,他卻找到審美意象。
留園布局之美,是蘇州諸園之最。
美在于它的“曲”,俞誕說留園“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重在這個幽深上。
走在留園中,初極狹,才通人,但進去后移步換景。
走入回廊幽徑,誰知盡頭卻是個蘭畦藥圃,亭臺樓榭隔池相望,曲沼流泉,山石相間。
藝圃,是蘇州園林里最接地氣的。
藝圃曾歸屬文征明世家,文征明的曾孫文震孟罷官回蘇州,建了座園圃,種滿了香草,取名藥圃(后改名藝圃)。
蘇州人把藝圃當(dāng)作后花園。
藝圃雖小,但有蘇州最大的水榭延光閣,如今已成茶室,老蘇州人都懂它的好,每逢有閑,就來這泡上一壺龍井,望著窗外一池碧水,白墻倒映水面。
時光仿佛在這里停止,偶有幾位老人家用蘇州話說著陳家李家的故事,才打破這寧靜。
熱鬧屬于其他園林,藝圃自有它的恬靜平淡。
耦園的耦字,是今日的“偶”,單就這個字就是一段故事。
安徽巡撫沈秉成,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刻,遇到了耦園,也遇到了嚴(yán)永華。
才子佳人,秀美之園,兩人閑時讀書彈琴,賞石玩水。
夏聽雨后芭蕉聲,秋留殘荷聽雨聲,自此躲進小園歲月靜好,不再問世事。
中國園林,分皇家園林,文人園林,以及寺廟園林。
西園寺是蘇州市內(nèi)最大的寺廟,有吳門首剎的美譽。
這是座寺廟之園,園中有寺,寺中有園,里面有蘇式園林的曲水假石,也有古木香草,比園林多了一份念經(jīng)之聲,木魚梵樂。
雖臨凡塵鬧市,但卻喧囂,幽深靜謐。
推開園門是凡塵,閉上園門是深山。
每逢節(jié)日,總會有許多游客來此祈愿。
祈愿完后,可坐在池塘的石凳上,看著僧人喂鴿子,可發(fā)呆,可休憩。
或者走入水榭,泡一壺茶,抄一段經(jīng),這是鬧市難得的避世之所。
西園寺,真正讓園林寺廟成為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禪意。
退思園,是中國唯一一處貼水而筑的園林,所謂貼水,是所有的建筑都緊貼水面。
園子里建筑都很小巧,浮于水面,遠遠看去,就如水上之園,有如海上仙境。
退思園主人任蘭生中年失意,遭遇彈頦,退回蘇州城外同里鎮(zhèn),造了這座小園,后來,朝廷重新任命,任蘭生重又當(dāng)官。
所以當(dāng)時他取名“退思”,意為:“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跟滄浪亭、網(wǎng)師園的徹底歸隱不同,退思園是退而思,思而進,出世補過,改過入世。是一種進退有方的智慧。
正如退思園遠離蘇州城,是一種退,任蘭生回鄉(xiāng)造園,是一種退,但他重又入世,是進,退思園與其他園不同的造境,也是進。
進有進一步的歡喜,退有退一步的安逸。
蘇州園林的秘密,都藏在環(huán)秀山莊的假山里。
園林美在山水,走入環(huán)秀山莊,便身在萬山中。
清代疊石名家戈裕良傳世作品不多,環(huán)秀山莊是其一。
這里的湖石假山山澗水洞,曲折回環(huán),虛實結(jié)合。
走入其中,有茫??丈讲灰娙?,但見清泉石上流的感覺,山是峻峭突兀,水是流轉(zhuǎn)蜿蜒,人如游在畫中,有中國山水畫的美學(xué)意境。
這是戈裕良的神品,也是古典園林疊山藝術(shù)的最后巔峰。
蘇州園林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這樣珍貴的文化景觀,保留了中國人千百年來文化記憶。
走入其中,可以領(lǐng)會當(dāng)時古人的心境,里面的花木泉石可養(yǎng)心性,可擺脫物役束縛,塵囂韁鎖,偷得浮生半日閑,尋求一份內(nèi)心安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