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漢晉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章草、小草,但是當時的草書體系,并不算完善,直到“草圣”懷素出現(xiàn),才使其成熟,懷素幼時出家,因癡迷書法,把寺廟門口的芭蕉葉,寫滿了字跡。
用廢的毛筆堆疊一起,形成一個“?!保纱丝梢?,懷素學書之刻苦,雖然傳世法帖之中,多是狂草,可是他擅長,且精通的,并非只有狂草,他以古法為主,章草和今草,還有張旭的狂草,均有臨學。
據(jù)說他18歲時,就因書法精妙,名貫天下,李白見到他作書,被其震撼,直夸贊“草書天下稱獨步”,青年時期,為了提升水平,他下山拜師、游歷,繼承正統(tǒng),融諸家之妙,并從自然取法。
正因如此,懷素的筆法大成,草書體系也徹底完善,當然這些技法,懷素并未獨吞,他晚年時期,總計全部經(jīng)驗,傾注一生心血,寫出草書“萬能寶典”——《效古人草書冊》。
此帖是其60歲,模仿不同名家,所寫的20張手稿,每篇附有署款,可知模仿者是誰,囊括張芝、索靖、崔瑗、杜度、皇象、鐘繇、王羲之等,全卷共計1000余字,風格變化,能清晰察覺。
欣賞“效鐘繇”的草書,排布緊湊,體勢寬闊,略有幾分端方、穩(wěn)重之態(tài),同時還有拙質(zhì)、野逸的氣息,至于“效張芝”的草書,則與之不同,雖然同處漢晉,但是張芝以草書著稱,推崇“一筆書”。
其字狂逸連轉(zhuǎn)、飛動瀟灑,呈現(xiàn)連綿磅礴之象,動勢和活力十足,再看“效王羲之”的作品,則婉轉(zhuǎn)靈動,舒和清逸,把每位書家的風格,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幅《效古人草書冊》原稿,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因過于珍貴,被禁止對外展出,極少有人見過,近期才逐漸公開,學者看后震撼不已,紛紛好評。
沈右曾說:“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蔣之奇也說:“草書有妙理,唯懷素得之”,懷素的草書,最得正統(tǒng)古法,無論儒和變幻,終不離法度。
此作囊括諸家之精髓,更是如此,字字技法標準、醇厚,還是罕見的真跡傳世,筆畫清晰,墨色潤麗,可時常臨摹,學習純正的古人筆法,感受不同名家的書法風格,夯實基礎,開闊眼界,利于日后提升,或者深入學習。
而今,我們對懷素《效古人草書冊》,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jīng)折裝,全卷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還有一款手工經(jīng)折裝,字跡更加清晰,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