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年正月,宰相秦檜照例坐著轎子上朝,轎夫抬著他緩緩走過眾安橋。
突然,一個身影從橋下躍起,手持利刃直沖轎子, 刀光閃過,轎桿斷裂。
這個人叫施全,九年前,民族英雄岳飛死在風(fēng)波亭,九年后,這個小兵要為他報仇。
——《壹》——
一個小兵的怒火
很多人以為施全是岳飛的舊部,錯了,施全只是個錢塘本地人,在殿前司當(dāng)小軍官,他恨秦檜,不完全因為岳飛,更因為自己活不下去了。
紹興和議簽訂后,南宋不再打仗,軍隊大幅裁減,軍餉也被克扣。
史書記載得很清楚:"自罷兵后,凡武臣陳乞差除恩賞,檜皆格之,積百千員無一得者,客行朝餓且死者,歲不下數(shù)十。"什么意思?
秦檜把控朝政后,所有武官的升遷和賞賜都被他卡死。
積壓了上千名軍官得不到提拔,每年都有幾十個當(dāng)兵的活活餓死,施全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看著同袍餓死,看著秦檜在朝堂上一人獨大,心里的火越燒越旺。
更讓他憤怒的是,這個秦檜還是殺害岳飛的兇手。
1142年,岳飛父子被害時,施全還只是個普通小兵,他眼睜睜看著這個國家最能打仗的將軍,死在"莫須有"三個字上。
八年過去了,金人依然占著中原,而殺害岳飛的秦檜卻位極人臣。
這個反差太大了,說起岳飛之死,很多人只知道秦檜害的,其實真相更復(fù)雜,1140年,岳飛打到朱仙鎮(zhèn),距離開封只有四十里。
金軍主帥完顏兀術(shù)準(zhǔn)備撤出開封,岳家軍即將收復(fù)故都。
就在這時,宋高宗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立即撤軍,岳飛不想撤,他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jī)會,但皇帝的命令不能違抗。
岳飛含淚班師,在撤軍路上說了句話:"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這句話傳到了宋高宗耳朵里,宋高宗害怕了,他擔(dān)心岳飛功高震主,更擔(dān)心岳飛迎回被俘的欽宗,自己的皇位就保不住了。
秦檜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他主動請纓,要除掉岳飛這個眼中釘。
1141年,岳飛被調(diào)回京城,名義上是升官,實際上是羊入虎口,秦檜聯(lián)合張俊,用岳飛的部將王貴、王俊作證,指控岳飛謀反,證據(jù)呢?
韓世忠質(zhì)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么罪。
秦檜回答:"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當(dāng)場怒了:"'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沒用,1142年1月27日,岳飛死在風(fēng)波亭。
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岳云和部將張憲,一代名將就這樣死了,死在自己人手里。
——《貳》——
眾安橋的血色早晨
施全憋了八年的怒火,終于要爆發(fā)了,1150年,他提前踩點,發(fā)現(xiàn)秦檜每天上朝都要經(jīng)過眾安橋,這里地勢復(fù)雜,是下手的好地方。
那天早上,霧很大,施全提著一把斬馬刀,藏在眾安橋下等待。
轎子來了,四個轎夫,十幾個護(hù)衛(wèi),秦檜坐在轎子里閉目養(yǎng)神,施全跳了出來,他一刀砍向轎子,轎桿應(yīng)聲而斷。
史書記載:"施全持刀刺殺秦檜于望仙橋,斬斷秦檜轎子的一根立柱卻未能刺殺成功。"
混亂中,護(hù)衛(wèi)們一擁而上,施全寡不敵眾,被當(dāng)場制服,秦檜從轎子里爬出來,渾身發(fā)抖,衣服都濕透了,秦檜要親自審問這個刺客。
大理寺的審訊室里,施全被五花大綁押了進(jìn)來。
秦檜坐在上面,眼神陰冷地盯著他:"你是何人?為何要殺我?"施全抬起頭,眼中滿含怒火:"我叫施全,殿前司小校。""你可知道我是誰?"
"知道,你是秦檜,殺害岳元帥的奸賊!"
秦檜的臉色變了:"你莫是心風(fēng)否?"施全大笑:"我不是心風(fēng)!舉天下都要去殺番人,你獨不肯殺番人,我便要殺你!"這句話擊中了要害。
秦檜主和誤國,與金人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
每年向金國進(jìn)貢銀絹,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而岳飛等抗金將領(lǐng)卻被他陷害致死,"你殺了岳元帥,克扣軍餉,讓我們這些當(dāng)兵的連飯都吃不上,天下人都恨你!"
施全越說越激動,聲音在審訊室里回蕩,秦檜惱羞成怒,當(dāng)場下令將施全處以極刑。
——《叁》——
斬于市,魂歸眾安橋
幾天后,施全被押赴刑場,行刑前,他沒有求饒,沒有后悔,而是對著圍觀的百姓大聲喊道:"秦檜誤國害民,天理難容!"刀起頭落。
一個普通的小兵,為了心中的正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但施全的死,對秦檜造成了巨大沖擊,史書記載:"從此,秦檜每次出門,都有50名士兵執(zhí)長木棍侍衛(wèi)。"一個宰相,居然需要五十個護(hù)衛(wèi)才敢出門,這說明什么?說明民心已失。
施全死后,事情并沒有結(jié)束,1155年,秦檜病死。
臨死前,他還在密謀讓自己的養(yǎng)子秦?zé)缃影?,但宋高宗沒有同意,1162年,宋孝宗繼位,立即為岳飛平反昭雪,岳飛被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而秦檜的王爵被剝奪,改謚號為繆丑。
岳飛的冤案平反了,施全的名字也被歷史記住了,明朝萬歷年間,彰德府推官張應(yīng)登在湯陰岳廟山門對面建立施全祠,還鑄造了施全的銅像。
高六尺,頭戴兜鍪,身穿鎧甲,手執(zhí)利劍,怒目握拳,直指祠前秦檜等奸黨跪像。
杭州也有施將軍廟,供奉的就是這位義士,回到那個早晨,眾安橋上的血還沒干透,施全的刺殺看似失敗了,但實際上他成功了。
他用自己的死,向天下昭示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權(quán)傾朝野的奸相,也有人敢于反抗。
這種反抗精神,比任何武器都要鋒利,更重要的是,施全的行為暴露了秦檜集團(tuán)的虛弱,一個需要五十個護(hù)衛(wèi)才敢出門的宰相,還能有多大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