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活的不僅是物質,還有心態(tài)。
有充足的物質,而沒有一定境界的心態(tài),日子照樣是苦悶不堪的。
而有著一定境界的心態(tài),再搭配上一定的物質,日子基本就比較好過了。
為什么陶淵明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他有著“自得其樂”的內心。
中年人,日常過得不快樂、不順心,就跟心態(tài)不好有關。
中年之后,有這幾種糟糕心態(tài)的人,都活得很苦命。
一、為了別人而活。
想起一個諷刺的案例。
一個中年人準備跳樓輕生。旁邊的吃瓜群眾勸他,你要想想你的家庭、親人啊。
聽到這番話,中年人毫不猶豫跳了下去。那一刻,他是解脫的,也是釋懷的。
為什么這種諷刺的事兒,會在生活中屢屢出現(xiàn)?
原因在于,很多人都為了別人而活,卻沒有為了自己而活。
為別人而活,越活越累,越活越覺得人生迷茫,沒有希望。反之,為了自己而活,越活越覺得人生有意義,值得努力奮斗下去。
當你選擇為了別人而活,而把自己完全忽視的時候,那你就離精神抑郁不遠了。
人生在世,還是要為了自己而活。命是屬于你的,連你自己都不為了自己而活,那誰會關心你的死活呢?
二、在乎外界的評價。
普通人最大的糊涂,莫過于按照別人的標準,活成了木偶、傀儡的模樣。
別人說,只有買房、炒股、生三胎,才算人生成功。
你相信了別人的鬼話,也去買房、炒股、生三胎,結果負債累累,一輩子都無法翻身,那你能怪誰呢?
別人如何評價,別人的標準如何,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不見得他說你不好,你就活不下去了。
他說你窩囊,難道你就真的窩囊了嗎?他說你失敗,難道你就真的失敗了嗎?
不要拿別人的標準、評價,來綁架自己,這是沒有必要的。
嘴巴長別人身上,別人想說什么,那是別人的自由,隨他們吧。
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只要盡力做好本分,對得起天理良心,那就足夠了。
三、動不動就大包大攬。
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人與事兒,都值得你大包大攬?
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跟我們關系不大,為什么我們要理會他們呢?有些事,跟我們沒啥利益牽扯,為什么我們要多管閑事呢?
動不動就大包大攬的行為,其實是錯誤、愚蠢、沒有遠見的。
你想想,在“井水不犯河水”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你動不動就大包大攬,觸犯了別人的底線,別人怎么可能對你有好態(tài)度呢?
老祖宗說得沒錯,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別人如何,那是別人的事兒,跟我們無關,我們就不要管太多了。
人到中年,醒目一點,只負責跟自己有關的事兒。其他的事兒,一律不管。
四、總是自我懷疑人生。
絕大多數(shù)中年人,都會在深夜感慨,自己辛苦多年,有點白活一場。
這種白活一場的想法,就跟迷茫、自我懷疑的心態(tài)有關。
古人說“四十而不惑”。對于如今的中年人來說,到了四五十歲,依舊很迷惑。
這說明了什么?很多人的活法,都出了問題。
之所以自我懷疑,就是因為他們對于當下的活法,逐漸不甘、不滿、不喜歡。
既然不甘、不滿、不喜歡,那為什么不去改變呢?因為他們不敢。
這就是人生的矛盾所在。不喜歡,也不敢改變,導致生活的質量,逐漸惡化,讓人越活越心累。
做人啊,勇敢點,及時止損,總是沒錯的。否則,一輩子受苦受累的,只會是自己。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