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長的暑假,本應是休整與探索的黃金期,為何卻成了不少青少年心理失衡的“滑坡期”?
作息崩塌:晝夜顛倒,仿佛活在另一個時區(qū)。
社交真空:現(xiàn)實世界人跡罕至,虛擬世界門庭若市。
情緒過山車:無聊與煩躁交織,焦慮與迷茫共舞。
自我迷失:時間自由了,心卻不知該往何處安放...
困住孩子的,是漫長的假期本身?還是未被看見的深層需求與無處安放的精力?
射陽縣融媒體中心開辦的
以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為主題的廣播節(jié)目
《向陽成長》
每周四17:00-18:00在
FM105.7射陽新聞綜合廣播播出
同時通過
“射陽發(fā)布”“射陽廣播”
微信公眾號平臺
同步向廣大網(wǎng)友發(fā)布
一起進入本期《向陽成長》
聽聽鄧兵老師
怎么說……
本期節(jié)目主題
如何讓青少年在暑期保持心理平衡
01嘉賓介紹
▲鄧兵:射陽新思路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02聽眾咨詢分享
聽眾熱線1
(向上滑動查看內(nèi)容)
聽眾:我家兒子今年14歲,剛上完初二。暑假放了快一個月,我這心里卻越來越著急!他整個人就像“斷了電”一樣,晚上不睡打游戲、刷視頻到兩三點,白天睡到中午才起,整個人蔫蔫的,一點精神都沒有。寫作業(yè)拖拖拉拉,催他就煩,既擔心他身體,又怕他開學跟不上,我該怎么幫他調(diào)整呢?
◆鄧兵:您描述的這個情況,在暑期的青少年群體里非常常見,我完全理解您作為母親的這份擔憂和焦慮。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他剛從緊張規(guī)律的學校節(jié)奏里出來,突然進入完全自由的時間,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車子,一下子失去目標和方向,很容易就迷失。這種作息顛倒、缺乏目標感的狀態(tài),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特別容易讓孩子感到無聊、煩躁,甚至情緒低落。
聽眾:您這么一說也有道理... 可看著他這樣,我還是急??!
◆鄧兵:急是正常的,我們處理的方式也很重要。直接指責或者強行命令,往往效果不好,更易激起孩子的對抗情緒。我建議您找一個雙方都比較平靜、氛圍輕松的時候,溫和地表達您的關心。比如說:“兒子,媽媽看你最近睡得比較晚,有點擔心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我們聊聊看,怎么安排能讓咱倆都輕松點,你既玩得開心,又不至于把作息搞得太亂?” 先打開溝通的渠道。
聽眾:嗯,好好說,不跟他急... 那具體作息怎么弄呢?讓他一下子按上學點起,估計不可能。
◆鄧兵:對,不要期望一步到位回到上學時的嚴格作息。關鍵是和孩子一起協(xié)商,共同建立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稍微有點彈性的“暑期基本框架”。比如:可以約定一個相對固定的起床時間,像8點到9點之間,保證一日三餐能規(guī)律吃。晚上睡覺時間可以比上學時稍晚,但需要設定一個合理的底線,比如11點前必須休息。這個一起商量的過程非常重要,讓孩子有參與感和一點掌控感,他才會更愿意配合。
聽眾:協(xié)商、定個框架,這主意好,讓他自己參與進來。那除了作息,他整天無所事事也不是辦法。
◆鄧兵:你說到點子上了。幫助孩子找到一些有意義的、能帶來小成就感的事情非常關鍵。注意,這不一定是學習任務!可以是:讀完一本他感興趣的書、學會做一道他想吃的菜、堅持一項簡單的運動(哪怕每天就半小時)、完成一個手工或者模型、甚至參與一次社區(qū)里的志愿活動。您可以和他聊聊,看看他對什么感興趣,然后幫他一起把這個興趣分解成幾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每當他完成一個小目標,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種成就感會激勵他繼續(xù)前進。
聽眾:找點他喜歡的事兒做,有點小目標... 這個好!省得他老說無聊就抱著手機。
◆鄧兵:對,這就涉及到“屏幕時間管理”了。游戲和短視頻本身不是洪水猛獸,但確實需要管理。您可以和孩子坦誠討論,每天用于娛樂的電子設備時間大概多久是合理的(建議2-3小時),并且約定好使用的時段,特別要避免在睡覺前1-2小時還盯著屏幕,藍光影響睡眠。同時,可以嘗試用其他有趣的活動來替代一部分屏幕時間,比如安排個家庭電影夜、一起出門散散步或者打打球等。
聽眾:睡前不玩手機!這個必須管。用其他活動替代... 嗯,我們一家人也好久沒一起好好活動了。
◆鄧兵:是的,安排一些輕松愉快的家庭集體活動,能有效給孩子的情緒“充電”。比如傍晚一起散散步、周末來個短途的小出游、一家人分工合作做頓飯、或者一起看場電影。這種正向的、溫暖的親子聯(lián)結(jié),是提升孩子整體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的方式。
聽眾: 嗯,家庭氛圍好了,他心情可能也會好點。
◆鄧兵:最后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耐心與堅持。調(diào)整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是很正常的。咱們家長要保持耐心,多看到并鼓勵孩子微小的進步,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沒做到就放棄努力,或者激烈地批評孩子。這是一個需要溫和引導和持續(xù)堅持的過程。
聽眾熱線2
(向上滑動查看內(nèi)容)
聽眾:我女兒16歲,剛上高一。這孩子本身比較內(nèi)向文靜。放暑假了,我發(fā)現(xiàn)她就整天窩在自己房間里,不是看書就是盯著手機,幾乎不出門。而且話也越來越少,好像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以前她挺喜歡畫畫、看電影的,現(xiàn)在叫她一起去,她都不太愿意。我真怕她悶出問題來。我們家長該怎么做呢?
◆鄧兵:您能這么細致地觀察到女兒情緒狀態(tài)的變化,真的很用心,也說明您非常關心她。您先別太著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波動本身就比較大。再加上暑期這個特殊時期,社交環(huán)境和節(jié)奏都變了,對于性格本來就內(nèi)向敏感的孩子來說,確實更容易感到孤獨或者情緒低落。您提到的“悶悶不樂”、“提不起興趣”、“回避社交活動”,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家長關注和適當引導的信號。
聽眾:是啊,就是這些表現(xiàn)讓我擔心。那您說,她這樣整天待房間里,是不是完全不好?還是說孩子也需要點自己的空間?
◆鄧兵:我們需要區(qū)分一下“需要獨處”和“過度回避”。青春期孩子確實需要一定的獨處空間,用來思考、沉淀自己,這是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但如果像您女兒現(xiàn)在這樣,伴隨著明顯的興趣減退——連以前喜歡的畫畫、看電影都不愿意去了,情緒持續(xù)低落,還主動回避社交活動,這就超出了正常獨處的范圍,可能指向一些情緒上的困擾了,比如常見的抑郁情緒。
聽眾:那我該怎么跟她溝通呢?我問她是不是不開心,她就說沒事,我也怕問多了她煩。
◆鄧兵:理解您的顧慮。這時候,營造一個安全、沒有壓力的傾訴環(huán)境就特別重要。盡量避免一直追問“你怎么了?”、“為什么不開心?”,這可能會讓她覺得在被審問,反而把心門關得更緊。您可以嘗試用更開放、更接納的方式。比如說:“爸爸看你最近好像比較安靜,是覺得有點無聊還是累了?需要爸爸陪你做點什么嗎?” 或者,平時跟她分享一些您看到的輕松有趣的新聞、小事,先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的交流氛圍。重點是要讓她感受到:“爸爸/媽媽在這里,隨時愿意聽你說,而且不會隨意批評你?!?這種安全感是關鍵。
聽眾:嗯,明白了,不能硬問,得讓她覺得舒服愿意說。那我想帶她出去走走,接觸接觸人,又怕她更抗拒。
◆鄧兵:這時候要尊重孩子的節(jié)奏,給她選擇權,而不是強行把她拉出去社交。您可以嘗試提供一些低壓力、小范圍的社交機會。比如:“爸爸聽說周末有個XX展覽挺有意思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就我們倆,或者叫上你小姨(她比較親近的人)也行,看你喜歡?” 或者,看看能不能邀請一兩個她比較熟悉、相處起來感覺舒服的同學或朋友來家里玩玩,或者一起看個她喜歡的電影。關鍵是給她選擇,不強求。
聽眾:嗯,低壓力、小范圍、給選擇…那如果她暫時還是不想見人,我還能做點啥呢?
◆鄧兵:其實,與其直接強調(diào)社交,不如先從恢復她的“愉悅感”入手,關注她的“興趣”本身。您觀察一下,她看書或者看手機的時候,有沒有哪些時刻是比較專注的,或者看起來有點小開心的?可以嘗試用這些她感興趣的內(nèi)容作為切入點去聊。比如:“看你最近在看XX書/追XX劇呢,感覺怎么樣?能跟爸爸聊聊嗎?爸爸有點好奇?!?或者,溫和地邀請她一起做點她曾經(jīng)喜歡的事情:“閨女,好久沒看你畫畫了,你給爸爸來個素描如何?” 這樣從興趣出發(fā),壓力會小很多。
聽眾:除了從她喜歡的東西聊起,還有別的日常我能做的嗎?
◆鄧兵:您可以建立一些微小的、固定的聯(lián)結(jié)儀式會很有幫助。不需要很長時間,關鍵是穩(wěn)定、無壓力。比如:每天一起吃早飯或晚飯的那15分鐘,大家都放下手機,隨便聊點啥都行;或者傍晚一起下樓散個10分鐘的步;再或者睡前簡單地道聲晚安。這些看似很小的時刻,能提供一種穩(wěn)定的陪伴感和安全感,讓她知道家人一直在身邊。
平衡假期,從“心”開始:
“我們一起做個暑期計劃表吧?你想要的自由,和該有的節(jié)奏,都放進去。”
“看你好像有點悶,要不要試試那個你提過的XX活動/課程?或者就我們倆去XX逛逛?”
“今天按計劃完成了運動/閱讀,真不錯!感覺怎么樣?”
“晚上想不想一起做你愛吃的那道菜?你當主廚!”
當“有序的自由”取代了混亂的放縱,當現(xiàn)實的“小成就”照亮了虛擬的滿足,當溫暖的聯(lián)結(jié)融化了孤獨的堅冰,暑假才真正成為滋養(yǎng)心靈的沃土,而非心理失衡的泥潭。
穩(wěn)住心態(tài)
方能向陽生長
讓每個假期
都成為孩子積蓄能量
探索自我的陽光驛站
03互動參與方式
PART.01
節(jié)目期間,你可以撥打節(jié)目熱線0515-82380001、0515-82380002,和我們分享你的心事或迷茫;
PART.02
你還可以關注“射陽發(fā)布”“射陽廣播”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或者進入公眾號,點擊“在線收聽”;
PART.03
節(jié)目之外,你也可以通過撥打公益咨詢電話:18962061973、13126630512,與專業(yè)的心理老師進行具體咨詢與交流。
FM105.7射陽新聞綜合廣播
每周四17:00-18:00
《向陽成長》
期待你的收聽和參與!
來 源 : 射陽廣播
編 校:王 玥
責 編: 張宏偉
審 核:劉友華 樊 穎
聲 明:凡“射陽發(fā)布”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或引用請注明來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 與我們聯(lián)系。
射陽縣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點個「在看 贊」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