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風濕免疫科等科室的醫(yī)生們常遇到一類特殊患者:他們深受骨關節(jié)炎等疾病帶來的關節(jié)疼痛折磨,但同時又伴有胃病史或胃腸敏感問題。使用止痛藥擔心傷胃,不用藥又疼痛難忍——這種兩難困境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臨床治療帶來挑戰(zhàn)。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作為抗炎鎮(zhèn)痛的常用藥物,其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其潛在的胃腸道風險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尤其對于合并胃部疾病的患者。 為幫助這類患者尋找更安全的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將從藥物作用機制、臨床研究證據到具體用藥策略,系統(tǒng)解析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何在有效鎮(zhèn)痛的同時兼顧胃腸道保護,從而提供更優(yōu)的治療選擇。
盧敏輝主治醫(yī)師
碩士研究生,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四醫(y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yī)師。
從事風濕免疫工作11年,擅長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疾病診療,發(fā)表相關專業(yè)文章10余篇,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2篇,參編專著2部。
學術任職:中華志愿者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分會 青年委員。
NSAIDs的“雙刃劍”效應:
鎮(zhèn)痛與胃腸損傷的矛盾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因化學結構中不含激素特有的甾環(huán)而得名,目前已成為骨科、腫瘤、風濕免疫病等領域緩解疼痛、控制炎癥的基石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環(huán)加氧酶(COX)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從而發(fā)揮抗炎、鎮(zhèn)痛、解熱作用。
然而,前列腺素對胃腸道黏膜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它能促進黏液和碳酸氫鹽分泌,維持黏膜血流,增強黏膜的防御能力。當COX被抑制時,前列腺素合成減少,黏膜的防御機制被削弱,這就為胃腸道損傷埋下了隱患。
臨床數(shù)據顯示,NSAIDs所致的胃腸道損傷風險不容忽視:
● 服用NSAIDs的患者中,胃潰瘍發(fā)生率為12%~30%,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率為2%~19%,其發(fā)生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分別是普通人群的40倍和8倍左右。
● 長期使用NSAIDs的患者中,70%存在小腸炎癥,30%有糜爛或潰瘍。
● 雖然下消化道(小腸、結腸或肛門)出血事件相對罕見,但其發(fā)生率仍約為上消化道出血事件的1/3。
更值得警惕的是,NSAIDs所致的消化道潰瘍在臨床上多無癥狀,部分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fā)癥狀,表現(xiàn)為貧血、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嚴重者可出現(xiàn)嘔血。這就意味著,患者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已經發(fā)生了胃腸道損傷。因此,對于長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動態(tài)監(jiān)測血紅蛋白和糞便隱血至關重要,這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無癥狀潰瘍及潰瘍出血,及時干預以避免嚴重后果。
COX同工酶的差異:
傳統(tǒng)NSAIDs與選擇性COX-2抑制劑
的本質區(qū)別
環(huán)加氧酶(COX)存在兩種同工酶——COX-1和COX-2,它們在體內的分布和功能存在顯著差異:
● COX-1為結構酶,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血小板、腎臟等組織中,參與維持胃腸道黏膜完整性、調節(jié)血小板功能和腎臟血流等生理過程,其催化生成的前列腺素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
● COX-2為誘導酶,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在多數(shù)組織中表達量較低,當機體受到炎癥刺激時,在炎癥部位(如關節(jié)滑膜)大量表達,催化生成的前列腺素介導炎癥反應和疼痛感受。
傳統(tǒng)NSAIDs藥物(如雙氯芬酸等)對COX-1和COX-2缺乏選擇性,在抑制COX-2發(fā)揮抗炎鎮(zhèn)痛作用的同時,也會顯著抑制COX-1,導致保護性胃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從而可能損傷胃黏膜。
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依托考昔等)則通過精準靶向COX-2,在有效抑制炎癥部位前列腺素合成的同時,對COX-1的抑制作用較弱,從而減少對胃黏膜保護機制的干擾。這種選擇性作用機制,使其在保持與傳統(tǒng)NSAIDs相當?shù)目寡祖?zhèn)痛效果的同時,顯著降低了胃腸道不良事件的風險。
多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和薈萃分析的結果均證實了這一點:選擇性COX-2抑制劑在改善骨關節(jié)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癥方面與傳統(tǒng)NSAIDs療效相當,但胃潰瘍、胃出血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更低。
胃腸道損傷的高危因素
與風險評估
并非所有使用NSAIDs的患者都會發(fā)生胃腸道損傷,其風險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實踐中,準確評估患者的胃腸道損傷風險,是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的前提。根據現(xiàn)有研究和指南,NSAIDs相關胃腸道損傷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
● 年齡>60歲:隨著年齡增長,胃腸道黏膜的修復能力下降,對藥物損傷的耐受性降低。
● 使用大劑量NSAIDs:藥物劑量與胃腸道損傷風險呈正相關,高劑量使用時風險顯著增加。
● 聯(lián)合用藥:同時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糖皮質激素(增加胃腸道刺激)或抗凝劑(增加出血風險),會顯著疊加胃腸道損傷風險。
● 既往消化道潰瘍病史:有過潰瘍病史的患者,再次發(fā)生損傷的概率明顯高于無病史者。
● 共存疾?。?/strong>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可能影響胃腸道血流或黏膜修復功能。
● 幽門螺桿菌(HP)感染:HP感染是NSAIDs相關消化道潰瘍的獨立風險因素,兩者協(xié)同作用會顯著增加潰瘍及出血風險。
● 吸煙:吸煙會減少胃黏膜血流,削弱黏膜防御功能,增加損傷風險。
對于計劃長期使用NSAIDs的患者,在用藥前應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包括詳細詢問病史、進行HP檢測等。若HP檢測結果呈陽性,應先接受HP根除治療,以降低后續(xù)NSAIDs治療中的胃腸道損傷風險。
個體化用藥策略:
從風險分層到聯(lián)合治療
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指南根據患者的胃腸道損傷風險等級,提出了針對性的用藥建議,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明確指導:
1. 高危人群
對于胃腸道損傷高危者(如存在多種危險因素疊加),指南建議謹慎采用NSAIDs治療,最佳處理方式是避免使用NSAIDs。若因病情需要必須使用,可考慮選擇性COX-2抑制劑聯(lián)用質子泵抑制劑(PPI);必要時,可在PPI基礎上聯(lián)用黏膜保護劑,通過多重機制降低胃腸道損傷風險。
2. 中危人群
胃腸道損傷中危者(如存在1-2個危險因素),可單獨接受選擇性COX-2抑制劑治療,或選擇傳統(tǒng)NSAIDs聯(lián)用黏膜保護劑。這兩種方案在鎮(zhèn)痛效果和胃腸道安全性方面均可取得較好的平衡。
3. 低危人群
對于胃腸道損傷低危者(無明顯危險因素),傳統(tǒng)NSAIDs或選擇性COX-2抑制劑均可作為選擇,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藥物耐受性、經濟因素等)靈活選用。
此外,無論患者風險等級如何,在NSAIDs治療過程中,都應注意以下幾點:
● 盡量選擇最低有效劑量,避免大劑量用藥。
● 縮短用藥療程,在控制癥狀的前提下盡早減量或停藥。
● 定期監(jiān)測胃腸道癥狀及相關指標(如血紅蛋白、糞便隱血),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并及時處理。
胃腸道保護藥物的合理應用:
PPI與黏膜保護劑的協(xié)同作用
質子泵抑制劑(PPI)能高效抑制胃酸分泌,可協(xié)助降低傳統(tǒng)NSAIDs使用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及并發(fā)癥風險,促進潰瘍愈合,提高治療依從性,但長期應用(>8周)可能增加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胃癌和慢性腎病等風險。
黏膜保護劑分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如硫氫鍵類等,通過促進黏液分泌和增加碳酸氫鹽保護黏膜;內源性如替普瑞酮等,通過穩(wěn)定細胞膜、改善黏膜血流等增強黏膜防御修復能力,且對小腸黏膜可能有保護作用。臨床需依患者情況選擇,并合理與NSAIDs搭配。
結語
對于有胃病史和胃腸敏感的骨關節(jié)炎患者,鎮(zhèn)痛治療與胃腸道保護并非不可調和的矛盾。選擇性COX-2抑制劑通過獨特的作用機制,在有效抗炎鎮(zhèn)痛的同時,顯著降低了胃腸道不良事件的風險,為臨床實現(xiàn)“治療與保胃平衡”提供了有力武器。
在臨床實踐中,醫(yī)生應根據患者的胃腸道損傷風險等級,制定個體化的用藥方案,合理聯(lián)用PPI或黏膜保護劑,并加強對患者的長期監(jiān)測和管理。同時,患者也應提高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在有效控制關節(jié)疼痛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胃腸道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風濕病數(shù)據中心,中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研究協(xié)作組. 非甾體消炎藥相關消化道潰瘍與潰瘍并發(fā)癥的預防與治療規(guī)范建議[J]. 中華內科雜志,2017,56(1):81-85.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1.021
2. Lanza FL ,CHan FK ,Quigley EM.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NSAID-related ulcer complications[J]. Am J Gastroenterol,2009, 104(3):728-738. DOI:10. 1038/ajg.2009.115.
3. Bjarnason I,Scarpignato C,Holmgren E,et al. MecHanisms of damag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rom nonsteroidal anti-inflam- matory drugs[J]. Gastroenterology,2018,154(3):500-514. DOI: 10. 1053/j.gastro.2017.10.049.
4. Russell RI.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gastroin-testinal damage-problems and solutions [J]. postgrad Med J, 2001,77(904):82-88. DOI:10. 1136/pmj.77.904.82.
5. van Durme CM,WecHalekar MD,Landew6 RB,et al.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acute gout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21,12(12):CD010120.
6.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2020年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 共識[J]. 中華消化雜志,2020,40(10):649-663. DOI:10.3760/ cma.j.cn311367-20200918-00558.
7.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激素與黏膜屏障學組. 胃腸道黏 膜保護臨床專家共識(2021年,福州)[J]. 中華消化雜志,2021,41
8. Lanza FL ,CHan FK ,Quigley EM.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NSAID-related ulcer complications[J]. Am J Gastroenterol,2009, 104(3):728-738. DOI:10. 1038/ajg.2009.115.
作者:盧敏輝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四醫(y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y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