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魯迅先生,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至于有人把他的真名周樹人都給忘記了。
小時候,曾經(jīng)在課本上學習過他的大作《三味書屋》,通過簡單的描述壽鏡吾先生在大聲朗讀古詩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一個迂腐,沉迷于舊學的老先生形象,很快躍然紙上。
文章《藤野先生》對藤野先生的描寫更是有趣。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
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瞬間,藤野先生生活上的馬虎與治學,教學上的嚴謹,很快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物性格。
長大后,出于對魯迅先生的熱愛和敬仰,讓我讀了他更多的創(chuàng)作。其中有《吶喊》,《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父親的病》等。
可以這么說,魯迅先生的作品不不少是回憶性的,但仔細閱讀,他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的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yōu)美的散文珍品。
魯迅先生通過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現(xiàn)在的課文中應該把魯迅先生的大作去除了不少。這其中,和他的文辭和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這里就不多談了。
魯迅先生是浙江紹興人,在那里,依然保存著他的紀念館。不少人走到這里的墻下,都會對這位大師表示崇高的懷念。
但是,有人不高興了,對其發(fā)出了舉報。認為原畫是魯迅在自己家里抽煙,墻畫去掉背景,有引導人室外聚集抽煙危害他人健康的風險,還有誤導青少年之嫌,要求對墻畫進行更換。
意思很明確,你可以抽煙,但應該在室內,而不是在室外的公共場合。
我的老天,這也太神奇了。魯迅先生作古多年,聽到這樣的說辭,估計內心都被氣笑。
都是什么事啊,這么多年過去,還有人惦記這個?你們可曾看過我的作品,聽過我的故事?
現(xiàn)在好了,舉報人的信息被扒出來了,原來是個所謂的控煙者。在其社交賬號里,卻充斥的大量有關二手煙和尼古丁袋的內容。
說白了,她的真實目的是,讓煙民去買尼古丁袋代替香煙。
這個尼古丁袋和香煙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他不需要燃燒或加熱,從這個方面說,他不會產(chǎn)生煙霧,焦油等物質。
但是尼古丁袋也很容易讓人上癮。在中國,目前是暫無政策允許尼古丁袋作為普通消費品銷售的。你大膽公開推廣或銷售未持證的此類產(chǎn)品,肯定是涉嫌違法的。
不少網(wǎng)友對舉報人都評價為,非蠢即壞。
魯迅那個年代早已經(jīng)成為過去,吸煙的危害性也沒有那么大。你拿那個年代的過錯來要求現(xiàn)在,太能扯了。
再說了,現(xiàn)在的孩子都相當?shù)穆斆?,不需要你多說,是好是壞,他們內心里早有定義。說多了,要么煩,要么就是故意對著干。咋辦?
魯迅先生瘦削的臉龐,夾煙沉思的表情,業(yè)已成為魯迅先生藝術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人心。借著控煙,實則賣煙,讓魯迅先生也戒煙,實在是太能搞笑了。
對于這種要求,魯迅紀念館明確回復,不改換。面對滔天的輿論,投訴人也把原有的內容給刪除了。接下來有啥情況,還不知道。
這真的成為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對于這樣的人,就是不能慣著。(文/孫新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