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熠 封面新聞 記者 蘇定偉
東西彩鳳雙飛翼,南壯嘉陵一路通。四川南充已全面摸清蜀道“家底”,全長641公里。8月27日,蜀道與詩禮文化學術研究在閬中古城舉行,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四川等十余個省市高校的專家學者縱論蜀道。學術會上,南充境內蜀道調查報告正式發(fā)布。
古蜀道閬中境內分布(圖片提供 巴童)
摸清家底,南充蜀道水路陸路全長641公里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一千多年前,李白用一首《蜀道難》,以極其浪漫的手法再現(xiàn)了蜀道的奇麗驚險。一條條蜀道,穿越巍峨雄奇的秦嶺及大巴山脈,一路翻越崇山峻嶺、深溝峽谷,穿過羊腸小徑,連通川陜、貫通南北,成為古代中國西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大動脈,是古代中國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國古代郵驛制度的重要見證。
閬中境內的米倉古道(攝影 張曉東)
密林深處古蜀道(圖片提供 巴童)
川北重鎮(zhèn)南充,自古水陸交通發(fā)達,是區(qū)域交通樞紐,條條蜀道交匯于此。為摸清南充境內蜀道“家底”,南充市文物局、南充博物院、蜀道研究院、西華師范大學考古文博系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從去年10月開始,翻山越嶺,行走阡陌田野,全面摸排蜀道真實狀況:陸路共有6條線路,東川道、利閬道、閬劍道、米倉道北線、中線和南線,一共200段道路,全長307.01公里。水路包括嘉陵江南充段和東河兩條重要江河,南充境內的蜀道,水路陸路合計641.51公里。
南充境內的水路蜀道(圖片提供 巴童)
6條陸路,東西走向似彩鳳雙飛
“東西走向的6條陸路似彩鳳雙飛,南北走向的水路嘉陵江一路通江達海?!卑l(fā)布會上,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符永利教授介紹,南充境內的6條陸路蜀道主要集中在閬中境內,少量分布于儀隴和南部兩縣,陸路呈東西走向,似彩鳳雙飛。
這6條蜀道的線路、走向、道路本體的保存狀況,以及沿線的各類遺存情況等,調查組進行列表式全面摸排。
以道路兩側50米范圍內進行調查,蜀道南充段沿線的文化遺存169處。
閬中境內留存的古蜀道(攝影 張曉東)
古蜀道上的閬中古城(攝影 張曉東)
以東川道南充段為例,相關遺存42處。全線共42段,全長約60.25公里;一級道路長0.59公里,二級道路長5.78公里,三級道路長44.35公里,推測道路長9.53公里。
對于水路的嘉陵江和東河,調查人員全面摸排了江河上的碼頭。閬中地處出川達蜀的水陸要沖,東道、米倉道、閬劍古驛道在此交匯,嘉陵江黃金水道環(huán)繞其境,共同構成錯綜復雜的古蜀道交通體系。南充成為蜀道多條線路匯集的交通樞紐之地,遺產數(shù)量較多,種類多樣,保存較完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