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有言:“守分安命,順時聽天?!?/strong>
人最危險的錯覺,就是把福氣當作自己的本事。
殊不知,福氣是老天的饋贈,用好了,福澤綿長;用錯了,轉(zhuǎn)眼皆空。
01
錯把運氣當能力
《道德經(jīng)》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strong>
福與禍并非絕對,它們相互依存,不斷轉(zhuǎn)化。
推動這一轉(zhuǎn)化的核心,往往不是天命,而是人對自我能力的清醒認知。
做人最大的不幸,往往就在于將偶然的機遇,錯估為個人的絕對實力。
人的運氣,從來不是能力本身。
誤將運氣奉為圭臬的人,會在虛幻的自我崇拜中不斷自我膨脹,最終因這份狂妄,親手為自己埋下禍根。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如此。
他的早期成功,雖然有自己精明強干、善于經(jīng)營的一面,但最關(guān)鍵的因素,還是他精準地依附了權(quán)臣左宗棠,乘上了“西征籌餉”這一機遇的東風。
官府的背書、戰(zhàn)爭的需求,為他帶來了壟斷性的資源和驚人的財富,讓他迅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金融與商業(yè)帝國。
可惜,巨大的成功同時滋養(yǎng)了他致命的錯覺。
胡雪巖逐漸將平臺的力量視為自己的能力,在盲目自信的驅(qū)動下,他開始高歌猛進,以一人之力試圖壟斷生絲市場,與洋行展開驚心動魄的商戰(zhàn)。
另一邊,他的錢莊過度擴張,卷入政治借貸的漩渦之中。
很快,左宗棠失勢,遭受李鴻章派系清算,當他的靠山崩塌,胡雪巖商業(yè)的危機也頃刻爆發(fā)。
對手趁機發(fā)動擠兌,朝廷下令查抄,這座看似固若金湯的商業(yè)大廈,一夜之間便土崩瓦解。
一個人毀滅的根源,莫過于將偶然的成功歸結(jié)為必然的規(guī)律。
這種認知上的錯位,會讓人屏蔽所有風險信號,放棄所有的敬畏與準備,沉浸在“無所不能”的幻夢之中。
于是,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手無寸鐵,毫無抵抗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擁有的一切瞬間蒸發(fā)。
做人真正的智慧,在于擁有歸因能力。
成功時,要看到歷史進程、時代機遇、貴人相助的外在作用;
順境中,要常懷敬畏,如履薄冰,主動為未來的“禍”埋下“?!钡姆P。
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福禍相依、變化無常的世界里,既能接得住突如其來的好運,也能扛得住意想不到的風暴,實現(xiàn)真正的長治久安。
人生,風會停,潮會退,只有識別潮汐、并能靠自己游到彼岸的人,才是命運真正的掌舵手。
02
錯把人脈當實力
《圍爐夜話》中有云:“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strong>
良師益友,能助我們成長進步。
然而,人脈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是價值的衍生品,而非實力的本身。
當一個人錯把交際圈當作安身立命的資本時,無疑是他人生最大的悲哀。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其門客三千、交友遍天下,堪稱人脈廣闊。
他一度深信,這支龐大的“智庫”是他權(quán)力最穩(wěn)固的基石,足以讓他高枕無憂。
然而,當他被齊湣王猜忌、罷免相位、光環(huán)盡失之時,現(xiàn)實的冰冷頃刻間擊碎了他的幻想。
據(jù)《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彼時,“諸客皆散”,昔日熙熙攘攘的門庭瞬間冷落,三千門客作鳥獸散。
唯有那位曾被他輕視、卻屢獻奇策的馮諼留下,并為他謀劃了“狡兔三窟”之策,最終成功復位。
孟嘗君復位后,對昔日離去者的背叛憤慨不已,欲加以懲戒。
此時,馮諼勸誡道:“富貴時聚攏眾多門客,貧賤時朋友稀少,這是事情的本來規(guī)律啊。
可見,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邏輯就在于利益交換與價值吸引。
人們簇擁的往往不是你本人,而是你所擁有的資源、地位和能量。
一旦這些光環(huán)消失,所謂的“人脈”也會隨之消散。
現(xiàn)如今,我們常常迷信“認識誰”,卻忽略了最根本的“我是誰”。
把酒桌上的恭維錯認為實力的認可;
把微信列表里的點贊之交錯當成深厚的交情。
久而久之,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個虛幻的泡沫,正在給你編制一個無法逃脫的陷阱。
你所引以為傲的人脈,若沒有對等的價值作為支撐,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潮水一來,潰不成軍。
所以說,生命中最穩(wěn)固的人脈,不在外部,而在自身。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急于攀附強者,而是潛心修煉,努力讓自己成為強者,成為別人的優(yōu)質(zhì)資源。
當你自身有了價值,能夠為他人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利益時,你便擁有了強大的吸引力與不可替代性。
這種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實力,遠比任何刻意的逢迎都更可靠。
因此,與其耗費大量心神于無效社交,不如將時間投資于自己。
當你自身成為一座寶庫,自然門庭若市;當你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自然群星環(huán)繞。
這才是讓你在任何風浪中,都能穩(wěn)如泰山的終極底氣。
03
錯把平臺當本事
《周易》警示道:“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strong>
當一個人的能力、認知與價值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平臺相匹配時,災(zāi)難禍患就是必然的結(jié)局。
平臺是舞臺,而非你的翅膀;離了臺子還能站穩(wěn),那才是真本事。
清朝的和珅,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他初為乾隆帝的御前侍衛(wèi),憑借機敏與逢迎,極得圣心,官階一路飆升,權(quán)傾朝野。
他利用皇權(quán)代理人的身份,結(jié)黨營私,瘋狂斂財,富可敵國。
在乾隆朝的鼎盛時期,和珅仿佛擁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一言可定興衰,一舉可攬巨富。
他或許也沉醉于這種無所不能的幻夢之中,誤以為這一切皆源于自己的超凡智慧與手腕。
然而,歷史的審判總是無情而精準的。
乾隆皇帝駕崩不久,嘉慶帝便以迅雷之勢將和珅扳倒,羅列二十條大罪,將其賜死。
這位昔日的大清“二皇帝”,頃刻間淪為階下囚,畢生搜刮的巨額家產(chǎn),也悉數(shù)抄沒,真正是“和珅倒,嘉慶飽”。
可見,真正能點石成金的,并非和珅本人,而是他所占據(jù)的那個位置。
乾隆是他的平臺,是他的靠山,更是他所有“本事”的唯一電源。
一旦平臺抽離,電源切斷,他的一切“神通”瞬間失靈,留下的只是一個被權(quán)力反噬的貪婪軀殼。
人總要在低谷時才能看清,有些權(quán)力是崗位賦予的,有些資源是平臺整合的,有些光環(huán)是時代贈予的。
當潮水退去,職位更迭,平臺轉(zhuǎn)換,那些曾被誤認為是自身肌肉的力量,瞬間就會消失無蹤。
所有,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增值自我的價值。
真正的本事,是你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賴以生存、開創(chuàng)局面的核心能力。
它無法被平臺剝奪,只會因平臺而放大。
當你成為價值的源泉時,你就會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立于不敗之地。
所以,請永遠保持對平臺的敬畏與感恩。
借助平臺的風力,練就自己翱翔的硬骨;借助平臺的舞臺,演出自己叫座的實力。
唯有如此,當舞臺的幕布落下時,你的人生大戲,才真正能隨時隨地,精彩上演。
《菜根譚》有言:“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strong>
人生之禍,常生于錯位的認知:
錯把運氣當能力,則忘乎所以;錯把人脈當實力,則根基虛??;錯把平臺當本事,則依傍失據(jù)。
而智者總會于運盛時守謙,得意時持醒,得勢時知慎。
當你心中常掃妄念,澄明如鏡時,自會萬物清和,福澤長隨。
如此,便是人間至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