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唯一長大成人的哥哥,15歲封親王,17歲負責審理鰲拜案;他是順治帝的皇子,年幼時便告訴皇父自己的志向“愿為賢王”,而他確實做了一輩子的賢王。他與康熙感情深厚,他去世后,康熙不僅親自祭奠、扶棺痛哭;甚至康熙還特地搬到了景仁宮居住,來為兄長致哀。他曾是康熙“奪嫡的勁敵”,卻能靠智慧善終,著實不簡單。
他就是順治帝次子、康熙皇帝的二哥——和碩裕憲親王福全。
順治十七年七月,福全出生了。
福全的生母寧愨妃董鄂氏,要比康熙生母佟佳氏的出身要顯赫的多。
世人皆知順治帝最愛的是董鄂妃,殊不知順治帝的后宮中一共有三位董鄂氏后妃,除了孝獻皇后董鄂妃外,還有為順治帝殉葬的貞妃,而最后一位便是福全的生母寧愨妃。
同樣都是董鄂氏后妃,順治帝去世后,為何貞妃殉葬,而寧愨妃卻不需要呢?難道是因為寧愨妃生有皇子,貞妃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嗎?
其實并非如此!
而是因為她們出身的家族,雖然順治帝三位董鄂氏后妃,都出身努愷愛塔系董鄂氏族,但按照實際的宗法關(guān)系,三人并非都來自一個家族。順治帝最寵愛的孝獻皇后,與殉葬的貞妃都出身魯克素系董鄂氏一族,而福全的生母寧愨妃則是出身何和禮系董鄂氏一族。
魯克素、何和禮在歸順后金之前,都是董鄂部首領(lǐng),何和禮的祖父是魯克素的族叔,也就是說何和禮是魯克素的族侄兒。
而何和禮,是董鄂部三位首領(lǐng)中,率先歸附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
正因為如此,努爾哈赤對何和禮十分重視,直接將自己的嫡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了何和禮。而何和禮作為太祖的嫡長女婿,為太祖建立后金立下了汗馬功勞,后金建立后便位列“后金五大臣之一”。
至于魯克素,則是到了太祖皇帝建立后金以后才歸附的。
順治帝的孝獻皇后、貞妃,都是魯克素的后代。
而寧愨妃,則是何和禮的后代。
因何和禮與東果格格而崛起的何和禮系董鄂氏一族,成為滿清初期不可忽視的外戚家族,世代同皇家聯(lián)姻。
若是寧愨妃是東果格格與何和禮后代的話,剛?cè)雽m直接封福晉都不為過,畢竟是太祖皇帝的血脈;只可惜寧愨妃是何和禮與原配那拉氏所生的兒子多積禮的后代,所以寧愨妃剛?cè)雽m時僅為沒有任何封號的庶妃而已。
不過因為寧愨妃出身的家族顯赫,寧愨妃雖為庶妃,但卻位列小福晉之位,而且是順治帝所有小福晉中待遇最好的一位。
順治朝后妃等級:皇后、皇貴妃、妃、福晉、小福晉、格格
至于康熙皇帝的生母,在剛?cè)雽m的時候僅為等級最低的格格而已。
單生母出身這一點上,康熙便要比二哥福全要遜色不少,畢竟佟佳氏出身漢軍旗。
福全出生的時候,順治帝的長子牛鈕已經(jīng)夭折,福全便是順治帝實際上的長子。只是福全的一只眼睛,有一些殘疾,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福全后來建功立業(yè)。
福全出生的這一年,順治帝16歲,剛剛親政也就兩年的時間,正是要大展拳腳的時候。而對于這實際上的長子,順治帝自然也是十分重視。在福全四歲時,順治帝便讓其開始啟蒙讀書,五歲時便要學(xué)習(xí)漢文化。
有一次,順治帝問兒子們的志向。
玄燁的回答是:愿想法父王!
玄燁的意思是,長大以后想要跟父皇一樣,成為一國之君;
而福全的回答是:愿為賢王!
聽到兩個兒子的回答,順治帝十分驚訝。
雖然福全與玄燁,是順治帝兩個最為年長的皇子,但順治帝在位時最看重的皇子并非他們二人,而是皇四子,孝獻皇后所生的唯一的兒子。
只是皇四子,不足百天便夭折了。
順治十八年,尚且只有24歲的順治帝病重不能起身。
對于此時的順治帝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決定讓哪位皇子來繼承皇位。若是論長,自然是福全。
畢竟順治帝的皇子們,都是庶妃所生。
若論這些皇子們生母的出身與宮中的地位,福全的生母還是比較占優(yōu)勢的。然而福全并未得過天花,而順治帝便是因為天花而臥床不起,又怎么會不知天花的厲害呢?
傳教士湯若望建議順治帝,讓皇三子繼位,因為玄燁已經(jīng)得過天花,日后不會再得。
就這樣,福全這位順治帝實際上的長子,與皇位擦肩而過。
年僅8歲的玄燁繼承了皇位,是為康熙皇帝。
因康熙皇帝年幼,朝政由四位輔政大臣來處理。
然而原本位居輔政大臣之末的鰲拜,卻越來越跋扈,尤其是康熙六年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病逝后,鰲拜更加跋扈,將蘇克薩哈誣陷而死。
對于此時的康熙而言,自然急需要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勢力。
除了結(jié)發(fā)妻子孝誠仁皇后的母族、生母孝康章皇后的母族,康熙要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親兄弟;而康熙的弟弟們都尚且年幼,只有二哥福全已經(jīng)15歲,康熙便將二哥直接冊封為和碩裕親王。而且讓二哥,直接位列議政大臣,參與議政。
兩年后,康熙終于將鰲拜給抓了起來。
康熙下旨,讓二哥福全等人審理鰲拜案,很顯然福全在被封親王后,最主要的任務(wù)便是制衡鰲拜;而鰲拜被抓后,康熙便想要利用審理鰲拜一案,為二哥在朝中立威、提高實際地位。
此時的福全,已經(jīng)成為康熙十分器重的一位親王。
畢竟康熙的幾位親兄弟中,尚且還在世的除了二哥福全外,便還有五弟常寧、七弟隆禧,隆禧雖被封和碩純親王,但不足20歲早逝;至于常寧雖被封和碩恭親王、其庶長女也被康熙收為養(yǎng)女,但真正在朝政上能夠幫到康熙的,僅有福全。
從康熙十幾年開始,朝中不僅有“索相”索額圖,還有“明相”納蘭明珠,二人黨爭,將朝中大部分的臣子都牽扯其中;福全作為康熙的二哥,不管是索額圖還是明珠,都想要巴結(jié);但福全是一個頭腦很清醒的人,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安分守己,便能做一輩子富貴王爺。自然不需要參加黨爭,而且福全很清楚,康熙厭惡黨爭,自己便更加不能參與其中。
所以福全平日里除了上朝,入宮給孝莊太皇太后、仁憲皇太后等長輩請安外,其他時間都是大門緊閉。
正是因為福全如此明事理,康熙自然會對二哥十分尊重。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第一次親征噶爾丹,康熙將清軍分為三路,中路大軍由康熙親自坐鎮(zhèn),而左路大軍與右路大軍,則是分別由裕親王福全與恭親王常寧來坐鎮(zhèn)。
而且康熙還將兩位舅舅佟國維與佟國綱、最年長的皇子胤禔,都在福全的帳下。
康熙原本的打算是,讓福全與常寧各自領(lǐng)兵五萬,合圍噶爾丹。然后再由盛京與吉林的清軍,將噶爾丹斷后,如此噶爾丹便成甕中之鱉。
然而康熙的計劃是好的,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恭親王常寧的右路大軍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被噶爾丹大軍大敗。
在五弟的右路大軍潰敗的同時,福全帶著兩位國舅、皇長子打了一個大勝仗。然而關(guān)鍵時刻福全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隨即福全便下令追擊噶爾丹大軍。
然而年輕氣盛的皇長子,卻給福全惹了麻煩。
還沒等福全做好部署,胤禔便率兵追擊噶爾丹;
國舅佟國綱擔心胤禔出事,便緊隨其后去追大阿哥。
就這樣,胤禔中了噶爾丹的計謀,損失慘重。
此戰(zhàn)胤禔雖然安然無恙,但國舅佟國綱戰(zhàn)死。
待福全趕到的時候,若是與噶爾丹對戰(zhàn),必然能取勝;但是福全實在是擔心皇長子,擔心胤禔若是有個閃失沒辦法向康熙交待,隨即便擅自做主,下令撤兵。
康熙對福全擅自下令撤兵十分不滿,待回京后再為福全定罪。
福全自然是“滿腹委屈”,還想要再為自己辯解,但康熙對皇長子胤禔說道:
裕親王是你的伯父,若是你的話跟伯父的話不一樣的話,我一定狠狠地懲罰你!
聽到康熙的話,福全便全都明白了,將所有的罪過都攬了下來,流著淚對康熙說:我還能說什么呢?
此次清軍損失慘重,自然是主帥負責,但主帥是康熙,一國之君怎么能有過錯呢?貪功冒進的胤禔,但胤禔是皇長子,皇子又怎么能有如此大的過錯呢?
更何況,此戰(zhàn)康熙的大舅舅佟國綱戰(zhàn)死。
福全,這位左路大軍的主帥,便要負全責。
最終福全被罰俸三年,取消參與議政。
康熙雖然懲罰了福全,但其實也很清楚福全的“委屈”,自然不會真的冷落了二哥??滴跞迥陼r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福全再次跟隨一起出征,此次出征,清軍徹底擊潰噶爾丹。
康熙四十二年,51歲的福全臥床不起,康熙親自前往裕親王府邸探望二哥;在康熙出巡塞外的時候,福全的病情加重,得知消息的康熙隨即便下旨讓諸位皇子先行一步,返回京城看望伯父。
而康熙緊隨其后,也趕回京城。
在康熙回京城的時候,福全已經(jīng)病逝了。
康熙親自前去祭奠二哥,等到福全出殯的時候,康熙再次親自前往,扶著二哥的棺材失聲痛哭。
康熙為二哥在黃花山修建了墳塋,而且規(guī)定除了每年常規(guī)的祭祀外,還要增加額外的祭祀。
除此之外,康熙還從乾清宮搬到了景仁宮居住了一段時間,為兄長致哀;另外康熙還讓畫工,畫了一張自己與兄長并排坐在梧桐樹下的畫像,來寄托自己對二哥的思念之情。
而康熙之所以會如此緬懷二哥,其實也是有緣故的:
福全,確實也值得康熙如此對待。
福全不僅是康熙唯一長大的兄長,而且還頗有作為兄長的樣子。
福全從年幼時起便同康熙一起孝順照顧祖母孝莊,每次陪著祖母一起出游,也都是福全與康熙一起扈從祖母前后,很細心地照顧祖母。
在孝莊病重的時候,不僅康熙衣不解帶的十分左右,福全亦是如此;在康熙堅持不住休息一會時,福全仍舊堅持。
康熙與福全,從小便有了十分深厚的兄弟之情,這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而福全,雖然得康熙如此敬重對待,但從沒有恃寵而驕的心思;正因為如此,即便福全曾“被議儲”,但照樣得以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