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稱得上是金庸筆下最特殊的一個角色,他從未被賦予“主角”的身份,但他的經(jīng)歷卻又勝似主角一般。
得到過前輩高人楊過的指點,也與貌美如花的郭襄有過一段曖昧的經(jīng)歷,后來的他還成為了世人敬仰的武林至尊,當(dāng)真是拿了主角劇本。
不過縱觀張三豐的一生,其實并沒有太多戰(zhàn)績能夠撐得起他武林至尊的江湖地位,所以為何他會被群雄捧上神壇?
一、群雄敬仰的至尊
張三豐的武林地位有多高?
從三個細節(jié)就能看出來。
(張三豐劇照)
其一是正道群雄對他的態(tài)度。每當(dāng)張三豐的壽宴,總會有各大門派的人前來賀壽獻禮,算是給足了張三豐面子。
后來張三豐帶著徒孫張無忌前去少林派求醫(yī)時,那空性誤以為他是來踢館的,結(jié)果用最慫的語氣說了一句:“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寺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
全寺僧人一起上方能與一個張三豐抗衡,這已是極高的評價了。
其二是明教魔頭的評價。當(dāng)年謝遜在冰火島上發(fā)瘋時,就怒罵了一眾武林前輩。
此時書中提到這么一句:“突然之間,謝遜罵起武林人物來,自華佗創(chuàng)設(shè)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罵到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猛地里罵到了武當(dāng)派開山祖師張三豐。”
(空性劇照)
可見謝遜是把張三豐與那些武林傳奇擺在了同樣的高度,在他心中,張三豐就是當(dāng)世第一人。
其三則是武林后輩對張三豐的評價。《俠客行》中,那幫武林后輩們談?wù)撈稹肮沤竦谝蛔趲煛睍r,也說過這么一句:“武當(dāng)派創(chuàng)派祖師張三豐武術(shù)通神,所創(chuàng)的內(nèi)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見,達摩祖師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張三豐祖師才算得是古往今來武林中的第一人。”
在他們看來,張三豐甚至都不只是一代武林至尊了,甚至是古往今來第一高手,可見張真人的名望有多高。
可張三豐在原著中的表現(xiàn),卻屬實配不上這份贊譽。
二、不太體面的戰(zhàn)績
金庸筆下的另一位高手,那“劍魔”獨孤求敗是自出道以來就從未敗過。
張三豐則恰恰與他相反,是自出道以來就在不斷的吃癟。
早在《神雕俠侶》末尾,他就隨恩師覺遠一同追捕瀟湘子、尹克西,那時候的他還只是個愣頭青,只是學(xué)了九陽神功的皮毛,也不懂如何駕馭那神功,所以他與瀟湘子、尹克西的對決,自然是被吊打了一番。
還是楊過指點了他幾招,他才勉強能與二人過招,卻也談不上擊敗那二人。
到了《倚天屠龍記》開篇,張三豐用他在鐵羅漢里學(xué)到的武功對付何足道,結(jié)果卻被少林群僧視為偷學(xué)武功之人,此時他自然是寡不敵眾,只得逃跑,還是他師父覺遠舍命狂奔,才用鐵桶將他挑出了少林寺,若非如此,只怕他早已被杖責(zé)致死。
接著到了《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發(fā)生的時代,那玄冥二老之一打傷了張無忌,盡管張三豐是將那人擊退,卻沒能將那人直接擒下,以至于錯過了讓那人給張無忌解藥的機會。
(武當(dāng)派劇照)
再到武當(dāng)山一戰(zhàn),趙敏派出剛相化身為空相,前去偷襲張三豐,那僧人頂多不過二流高手,但他卻能將張三豐打成重傷。
別說這是“偷襲”,所以不能說明問題,其實真正的絕頂高手,即便是面對偷襲也能從容應(yīng)對,比如掃地僧化解鳩摩智的無相劫指時,甚至都沒正眼瞧對方,那表現(xiàn)不比張三豐從容得多?
所以在沒有什么亮眼的表現(xiàn)的前提下,張三豐是怎么被捧上神壇的?
或許此時金庸的那句“我的武俠小說重在‘俠’,而非‘武’”的含金量就體現(xiàn)出來了。
而周芷若的一段經(jīng)歷,就足以證明張三豐的強大。
三、周芷若眼中的武當(dāng)群雄
周芷若在少女時期就已經(jīng)見過張三豐了,當(dāng)年的她是在常遇春身邊,被張三豐救下,張三豐雖然與明教不對付,但還是出手相救了,這份格局,旁人就比不了。
(俞蓮舟劇照)
而更有說服力的是屠獅大會上,周芷若對上張三豐的幾個愛徒時的經(jīng)歷。
當(dāng)時周芷若對上俞蓮舟與殷梨亭,論硬實力,這二人并非此時習(xí)得九陰白骨爪的周芷若的對手。
但他們二人還是拼盡全力,有種視死如歸之感,尤其是那俞蓮舟。
此時書中是這么寫的:“俞蓮舟向他望了一眼,數(shù)十載同門學(xué)藝、親如手足的情誼,猛地里涌上心頭,心念猶似電閃,想起俞岱巖殘廢、張翠山自殺、莫聲谷慘死,武當(dāng)七俠只剩其四,今日看來又有二俠畢命于此,六弟武功雖強,性子卻極軟弱,倘若自己先死,他心神大亂,未必能再拼斗,尋思:‘若我先死,六弟萬難為我報仇,他也決計不肯偷生逃命,勢必是師兄弟二人同時畢命于斯,于事無補。若他先死,我瞧出這女子鞭法中的要點,或能跟她拼個同歸于盡。’”
再看殷梨亭是怎么想的:“殷梨亭想起妻子楊不悔已有身孕,不由自主向楊逍與張無忌這邊望去,轉(zhuǎn)念又想:‘我死之后,不悔與孩兒自會有人照料,何必婆婆媽媽地去囑咐求人。’長劍一舉,目視劍尖,心無旁騖。”
(周芷若劇照)
故事初期的旁白也提到過,武當(dāng)七俠早已名震天下,而他們能夠如此一身正氣,不懼死亡,也都是得益于張三豐的指點,你說弟子尚且如此,他們的師父張三豐又如何能不受人尊敬?
張三豐固然能以武服人,但世人崇敬他,更多的是因為他的格局與人格魅力,他這“武林至尊”是當(dāng)之無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