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網(wǎng)時,看到了有博主將歷代一些壽命比較長的人列舉出來,結果發(fā)現(xiàn),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史,不過是二三十個人的一生。
是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看似很長,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不長。
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是封建歷史時期主要的幾個朝代。根據(jù)各種數(shù)據(jù)顯示,在古代皇帝是個 “高危職業(yè)”,平均壽命并不高。
想想也正常,作為孤家寡人,要么被權臣架空,要么遭人覬覦皇位,能安安穩(wěn)穩(wěn)坐幾十年龍椅的,那絕對是 “鳳毛麟角”。
可是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十位,加起來統(tǒng)治了近500年!今天就給大家列舉一些壽命比較長,在位時間也比較長的皇帝。
第十:蜀漢后主劉禪、宋仁宗趙禎,在位 41 年
劉禪大家都熟,就是劉備的兒子,俗稱 “阿斗”。他 17 歲登基,剛上位時全靠諸葛亮幫著打理朝政,諸葛亮一去世,蜀漢就慢慢走下坡路了,最后他直接向曹魏投降,成了亡國之君。
提到劉禪,多數(shù)人會說他 “昏庸無能”,畢竟 “樂不思蜀” 這事兒太有名了,看著一點沒骨氣。
但我覺得,也不能全怪他,天下九州,蜀漢偏居西南,本來國力就弱。歷來蜀中政權自保有余,進取不易,諸葛亮、姜維的多次北伐又耗了蜀漢不少元氣,國內(nèi)各大派系又斗爭不斷,他能撐 41 年已經(jīng)不容易了。
劉禪早期有諸葛亮這樣的 “頂梁柱” 穩(wěn)住局面,再加上他性格軟,沒那么多權力爭斗,才能安穩(wěn)坐皇位這么久。
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重用范仲淹、包拯,推行“慶歷新政”;經(jīng)濟文化雙繁榮,歐陽修、蘇軾都活躍于他的時代,在位期間,被稱作 “仁宗盛治”。
他在位期間,北宋當時國力穩(wěn),沒什么大的內(nèi)亂,加上他性格寬厚,重用賢臣,朝廷里沒那么多勾心斗角,君臣一心,自然能坐長久,他也是歷史上少有的 “百姓愛戴型” 皇帝。史上說他“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第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 44 年
李隆基剛當皇帝那幾十年,絕對是 “明君模板”,他重用姚崇、宋璟這些賢相,整頓吏治、發(fā)展農(nóng)業(yè),把唐朝推向了頂峰,史稱“開元盛世” 。
可到了后期他太 “飄” 了,沉迷享樂,寵楊貴妃、信奸臣,最后爆發(fā) “安史之亂”,把國家搞垮了。
只是可惜他沒守住 “初心”,本可千古流芳,卻晚年翻車,堪稱 “最可惜的超長在位皇帝”。
第八: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在位 45 年
嘉靖帝本來是藩王,因為正德帝沒兒子,才被推上皇位。他剛登基時挺有作為,整頓吏治、減輕賦稅,還改革了科舉,讓明朝緩了口氣。
可后來迷上修道,天天躲在后宮煉丹,為了修道,不僅耗費大量國庫建道觀,甚至還幾十年不上朝,明朝不少隱患全在這時候埋下了。
嘉靖帝雖然不上朝,但特別會玩權力平衡,讓大臣們互相斗,自己坐收漁利,皇權抓得特別牢,就是沒把心思用在正地方,否則他在歷史上的評價會高上不少。
第七:遼道宗耶律洪基,在位 46 年。
耶律洪基是遼圣宗的孫子,他在位時遼朝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可他不僅沒挽回,反而加速了衰退,算是 “敗家子” 類型的皇帝。
我覺得耶律洪基最大的問題是 “拎不清”,他特別信佛,到處建寺廟,加重了百姓負擔,還重用奸佞耶律乙辛,把皇后蕭觀音、太子耶律浚都冤殺了,朝堂上沒人敢說真話。
他在位 46 年,遼朝的國力一天不如一天,末期到了“國用不給”的地步,外交上跟北宋、西夏的關系也變僵了,完顏阿骨打也逐漸崛起,為后來遼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第六:梁武帝蕭衍,在位 47 年
蕭衍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早期的他絕對是 “開國明君”,改革弊政、重視農(nóng)業(yè),還擅長文學書法,是 “竟陵八友” 之一,梁朝一度特別繁榮。
可到了晚年,一門心思信佛,到了瘋狂的地步,三次舍身佛寺,每次都要大臣花上億錢把他 “贖” 回宮,國庫都被他折騰空了。
后來侯景叛亂,他沒人幫、沒人救,最后餓死在臺城,當了 47 年皇帝,落得這么個下場,太可惜了。
第五:明神宗萬歷帝朱翊鈞,在位 48 年
萬歷帝 10 歲登基,早期靠張居正輔政,把明朝搞得有聲有色,可張居正一死,他就像變了個人。
他后期太 “任性” 了,因為跟大臣鬧矛盾(立太子的 “國本之爭”),就賭氣不上朝,導致朝政沒人管,黨爭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明朝的根基就是這時候被蛀空的,慢慢的垮了。后人都說“明亡實亡于萬歷”。
第四:遼圣宗耶律隆緒,在位 49 年
耶律隆緒 12 歲登基,因為年紀小,由母親蕭太后(蕭綽)攝政,蕭太后是歷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把遼朝打理得特別好,他親政后也延續(xù)了母親的政策,是遼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我覺得遼圣宗的 “好運” 在于有個好母親,蕭太后攝政時深化漢化改革,完善官制和法律,還跟北宋簽訂 “澶淵之盟”,結束了兩國長期戰(zhàn)爭,開啟了宋遼百年和平。
他親政后也沒掉鏈子,繼續(xù)推動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遼朝在他手里達到了鼎盛。加上他活了 61 歲,壽命在古代皇帝里算長的,自然在位久。
第三:漢武帝劉徹,在位 54 年
劉徹 16 歲登基,他在位時,西漢經(jīng)過 “文景之治” 已經(jīng)攢了不少家底,他就憑著這些家底,干了不少 “大事”,把西漢推向了鼎盛。
我覺得漢武帝最牛的是 “有魄力”,他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定為正統(tǒng),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還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解除了中原的威脅;
另外,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讓漢朝和西域的交流多了起來,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功績。
第二: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在位 60 年
乾隆帝 25 歲登基,他爺爺康熙在位 61 年,他為了尊重爺爺,登基時就說 “要是能活 60 年,就主動禪位”。
后來真的在 60 年后禪位給嘉慶,但禪位后還掌了 3 年實權,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活了 89 歲)。
乾隆帝早期確實有作為,延續(xù)了 “康乾盛世”,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完善對西藏的統(tǒng)治,清朝的疆域在他手里達到頂峰;而且他還組織編修《四庫全書》,雖然有毀書的爭議,但也算文化大事。不過我覺得他后期太 “驕傲” 了,吏治腐敗,和珅就是這時候專權的,還搞閉關鎖國,讓清朝錯過了和世界交流的機會,為后來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第一: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 61 年
康熙帝 8 歲登基,14 歲親政,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時平定了不少內(nèi)亂外患,為 “康乾盛世”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很多人稱為 “千古一帝”。
我覺得康熙帝最厲害的是 “少年老成”,16 歲就敢智擒鰲拜,把權力奪回來;后來平定三藩之亂,避免了國家分裂;收復臺灣,讓臺灣重新歸入中國版圖;還擊退沙俄侵略,簽訂《尼布楚條約》,保住了東北領土;親征噶爾丹,鞏固了西北邊疆。除了武功,他還重視文化,組織編修《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功績。
這些長壽皇帝,我發(fā)現(xiàn)他們能在位這么久,其實有不少共同點。
比如“年少登基”,康熙 8 歲、遼圣宗 12 歲、萬歷 10 歲,早期都有輔政者幫著穩(wěn)住局面,等他們長大親政,已經(jīng)有了穩(wěn)定的統(tǒng)治基礎,不會被趕下皇位。
時代背景也給力,大多處于王朝 “中期或鼎盛期”,皇權穩(wěn)定,政治穩(wěn)定,國力強,沒那么多內(nèi)亂外患,能安安穩(wěn)穩(wěn)坐皇位。
最主要的是壽命扛打,平均活到65歲以上,要知道古代帝王平均年齡也就30多歲。
皇權集中是把 “雙刃劍”:權力集中能讓皇帝高效辦事;但如果皇帝自己怠政或昏庸,權力集中反而會讓朝政更糟,因此“在位時間長”不等于“治國有方”。
畢竟是人都有惰性,時間一長,難免會把這性格放大,從而對國家造成危害。唐玄宗、梁武帝、漢武帝等皆是如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封建時代,誰是萬歲爺,老百姓都是受苦的。
麥子熟了幾千年,人民萬歲第一次,我們更要感謝那個偉大的人。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