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人隨情欲,求于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盡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前一章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離開四大而外,找不到一個實在的“我”,可以說人身其實是空、無我的。在這一章,佛陀再告誡我們,“名”也是假的,勸我們不要貪名。
世間的人為什么要貪名呢?隨他情欲之心而起的執(zhí)著。要貪圖聲名,但是聲譽名望不容易得到,如此日日貪名,即便是憑借著努力,建立了一番功業(yè),甚至是名滿天下,受到大家的贊嘆,往往也到了此身將歿的時間,卻對自己的生死大事毫無把握。我們可以反躬自問,對于一個即將死去或者已經(jīng)死去的人,徒有空名,又有什么用呢?
世間的聲名,是平常的聲名,而要去貪;佛道才是真實的,卻不去學。世間的名很不容易貪到,要用一番功夫,就算貪到了,也是平常的聲名,可是生命卻已經(jīng)耗盡了。如此為求聲名,而奔波勞碌,勞累身形,實在是是冤枉的,得到虛名有何好處呢?所以應該學道。
為了進一步闡釋以上所講的道理,佛陀在這里還舉了一個譬喻以幫助大家理解。一個求好名聲的人,就好像我們燒香,等大家都聞到香味之時,這枝香已經(jīng)燃成灰了,而危害之火,卻還在后面。
學道之人,假如舍本逐末,只是貪圖虛名,沒有好好地盡自己的本分去修持,等到命終之時,必定要隨業(yè)流轉,如果墮入三惡道,必定要受大苦報。
佛教講“一日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一日無常到來,官爵、財寶、屋宅、田園、衣服、飲食乃至嬌妻愛子,或是所追求的名聞,都是一點都帶不去的。而人生所造,諸如貪瞋癡慢、五逆十惡惡業(yè),或是戒定慧施、五戒十善善業(yè),則緊緊跟隨著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會明白當以精勤求學佛法,而不是追名逐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