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吉林市曾流傳著數(shù)個版本的“吉林八景”,每版均以四字成語的形式總結概括了吉林城一處自然、人文景色。其中有一版本中介紹了“大江彎弓”一景。松花江為滿語“松阿里烏拉”的音轉,意為“天江”,江水自豐滿峽谷奔流而下,在吉林市區(qū)段呈“S”型,舊有術士稱其為“太極兩儀之態(tài)”。其中自洄水灣子開始,江水轉而向東,到了機器局附近忽地向北,到了龍?zhí)渡较掠只厣硐蛭鳎斡鼗囟校腥魪堥_的弓背,故而天成“大江彎弓”景致。
在傳統(tǒng)審美中,欣賞景觀之別致,要有適當?shù)慕嵌?。和吉林八景之“團山雙峙”要在北山之巔欣賞一樣,一覽“大江彎弓”驍勁噴張之美也要登高才可品味。有人說可在北山攬月亭或東團山欣賞,可最佳觀賞點恐怕還是要數(shù)龍?zhí)渡降捻敺逯稀?/p>
在吉林市記錄“大江彎弓”的老照片不多,一般提及此景,通常以偽滿時期的一組由北山俯瞰吉林城的明信片為標桿。遺憾的是,這組照片中的大江為弓背下“淵”和下“蕭”,上“淵”、上“蕭”、弣(弓的握把部分)等部位展示得不夠完全。目前可見比較完美的“大江彎弓”老照片,為1958年由張馭寰先生在龍?zhí)渡巾斉臄z的一張廣角照片(由于我獲得的只是電子版,因而只好將照片自南向北分作4段進行展示)。
盡管由于印刷等原因,此照片比較模糊,但從中仍可辨識出東團山、松花江鐵路橋、龍?zhí)渡交疖囌尽⑺山髽虻染拔?。和如今高樓林立的情形不同,在當時的松花江左岸,即今昌邑區(qū)境內,還看不到什么高大的樓宇,今解放北路兩側更是依稀能看到農田的風貌。故而若執(zhí)此圖登龍?zhí)渡皆倏唇癯?,難免會萌生出滄海桑田的感慨。
關于“大江彎弓”之美,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借助物候天光呈現(xiàn)出四時、早晚之變幻。其景致驍、柔并濟:春可見暖綠如煙擁江,夏可觀江天颯爽艷色,秋可賞紅楓倒映碧水,冬可看霧凇盡染寒江。借登高望遠之勢,飽覽江山壯麗,只覺大東山水美不勝收。
其實近年來,由于松花江右岸建起許多高層建筑,加之航拍技術日益發(fā)達,通過影像表現(xiàn)大江彎弓已不是難事,然而如今的樓宇參差、街路縱橫固是美景,亦可賞心悅目,但千般情愫,終非舊人評選“大江彎弓”為八景之一時激蕩的意興。所幸張馭寰先生所拍攝的照片,留住了六十多年前人類活動與自然風光相輔相成的“大江彎弓”舊貌,讓此際循舊人之心,有了更好的參考和依照。
本文為優(yōu)雅的胡子原創(chuàng)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請與作者聯(lián)系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