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第一天,以經(jīng)典作品《紅旗頌》為主線,開啟了徐匯區(qū)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9月1日,“銘記烽火歲月·奏響時代強音”徐匯區(qū)中小學2025學年第一學期“開學第一課”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舉行,引領學生在熟悉的旋律里回望烽火歲月,在激昂的樂章中感受民族精神。
“開學第一課”現(xiàn)場。
《紅旗頌》由“七一勛章”獲得者、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創(chuàng)作,在1965年春天首演于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此后傳遍國內外,成為中國音樂史上上演率最高的作品之一。開學第一課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交響樂團的學生與上海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聯(lián)袂登臺,奏響《紅旗頌》60周年紀念版,以音樂再現(xiàn)壯美歷程,傳遞信仰的力量。
微訪談環(huán)節(jié)。
一場微訪談引領同學們感受紅色音樂背后的信仰與堅守。“我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有幸與呂其明先生多次合作,他一直盡心盡力要把《紅旗頌》搞得更好,作品更豐滿,我非常感動!鄙虾=豁憳穲F藝術家代表姚文衛(wèi)分享了其參與多個版本《紅旗頌》錄制與演出的經(jīng)歷,深情回憶呂其明融入旋律的深厚家國情懷。
作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的校友,上海交響樂團特邀首席胡喆結合自身成長與教學經(jīng)歷,分享了音樂對其藝術道路的深刻滋養(yǎng)。“記得在校時排練《黃河大合唱》,激昂的旋律和歌詞里傳遞的民族精神,讓年輕的我們第一次感受到音樂可以如此有力量。”胡喆擔任上海交響樂團長笛首席后,在演奏《紅旗頌》時,常會想起母校音樂教室里那架老鋼琴的共鳴聲——這種從校園到職業(yè)舞臺的傳承感,正是紅色音樂給予的最珍貴禮物。如今,他回到大學校園任教,特別注重把紅色經(jīng)典中的精神內涵融入教學,不僅討論演奏技巧,更會探討如何讓音符傳遞出真摯的情感。
95歲的呂其明通過視頻,激勵青少年將個人理想?yún)R入時代洪流,實現(xiàn)自身小我與時代大我的同頻共振。他寄語廣大學子,勉勵大家堅定理想信念,勇?lián)鷷r代使命。
“開學第一課”現(xiàn)場,兩節(jié)微課帶領同學們深入理解中國音樂背后的民族精神。紫竹園中學教師陳靜如帶來的微課《音符中的民族力量》,為同學們解析了《黃河大合唱》等經(jīng)典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歷史記憶與民族精神。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史館志愿者閆彭百合以《百年學府里的紅色音符》為題,講述了同學們身處的上海音樂學院的紅色故事及《游擊隊歌》的創(chuàng)作故事。紅色音樂不僅是藝術的結晶,更是民族記憶與文化認同的“聲音密碼”,具有深厚的教育價值和時代意義。
伴隨著上海交響樂團藝術家與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交響樂團的演奏,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高潮,也將這份紅色基因和家國情懷深深刻在心間。
徐匯區(qū)中小學“開學第一課”是徐匯區(qū)“教聯(lián)體”整合區(qū)域優(yōu)質資源協(xié)同育人的品牌項目之一。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也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紅旗頌》問世60周年。徐匯區(qū)打造“音樂+思政”特色育人場景,這堂“開學第一課”用紅色旋律串聯(lián)起烽火記憶與未來征途,激勵同學們將青春力量匯入民族復興征程,希望這堂課成為同學們成長路上的“精神加油站”,以信仰為帆、奮斗為槳,讓紅色旋律與精神力量伴隨前行,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學期“開學第一課”線上課程在徐匯區(qū)82所中小學全覆蓋播放,并結合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學生思政教育。
原標題:《用紅色旋律串聯(lián)烽火記憶與未來征途,這堂“開學第一課”激勵學子奏響時代強音》
欄目主編:徐瑞哲 圖片來源:徐匯教育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許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