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高樹雨初收,水檻風涼欲似秋。
偶為病多長廢酒,稍因貧久懶登樓。
云生遠嶼侵衣潤,月落空庭照影幽。
安得身閑無一事,盡看修竹繞池頭。
此詩以夏末初秋的雨后為背景,通過蟬鳴、涼風、云月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動靜相生的隱逸圖景。
全詩在時空流轉中層層遞進,從雨霽的清新到月落的幽寂,從身體的困頓到精神的超脫,最終凝聚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形成物我交融的審美境界。
首聯:"蟬鳴高樹雨初收"以聽覺開篇,蟬聲穿透雨后濕潤的空氣,構建出立體空間感。
"水檻風涼欲似秋"通過觸覺延伸,涼風從水邊欄桿拂過,將身體感知與季節(jié)暗示融為一體。
"雨初收"與"欲似秋"形成因果鏈,雨的終止觸發(fā)秋的預感,奠定全詩清冷的基調。
頷聯:"偶為病多長廢酒"表面寫因病戒酒,實則暗含對縱情聲色的疏離;"稍因貧久懶登樓"以經濟困頓為借口,掩飾對功名攀援的倦怠。
兩句通過"病""貧"的客觀限制,折射出主動選擇閑適的精神姿態(tài),形成表里相生的表達張力。
頸聯:"云生遠嶼侵衣潤"將視線投向遠方,云霧從島嶼升起,浸潤衣襟的細節(jié),暗示身心的沉浸與自然的交融;"月落空庭照影幽"轉而聚焦眼前,月光傾瀉于空蕩庭院,映照出孤獨的剪影。
遠近視域的切換,完成從外在景觀到內心世界的過渡。
尾聯:"安得身閑無一事"以反問收束,將前文對病貧的無奈轉化為對絕對自由的渴求;"盡看修竹繞池頭"以視覺意象作結,修竹環(huán)繞池塘的畫面,既是隱逸生活的具象化,也是精神歸宿的象征。
全詩在此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此詩通過夏末初秋的時令轉換,將身體困頓升華為精神自由,在自然意象的層層鋪陳中,完成對閑適生活的詩意建構。
雨后涼風、云月竹影不僅是客觀景物,更成為心靈投射的載體,折射出對喧囂塵世的超脫與對永恒寧靜的追尋。
這種將生存困境轉化為審美體驗的智慧,使全詩超越具體時空,成為隱逸文化中永恒的精神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