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學習書法,少有平心靜氣,且刻苦、認真的鉆研者,大多數(shù)人急于求成,希望今天入門,明天成為大師,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書法需要一定的基本功,控筆平穩(wěn),力道遒勁,還需迎合傳統(tǒng)的虛和、中庸之美,不可帶有浮燥氣,正因如此,前期練習,以及賞析法帖,十分重要。
古往今來的書法名家,均是刻苦訓練,才有所建樹,“書圣”王羲之早年練習,廢寢忘食,一門心思鋪在書法,不留神把墨汁,當作醬料,蘸著饅頭同食,東漢“草圣”張芝亦是如此,幾天就用禿一支筆,一個月用掉幾錠墨,甚至他用后院的池塘洗筆,久而久之,池塘也變黑。
上述諸多事跡,充分證明,優(yōu)秀的書法家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積年累月的練習而成,現(xiàn)代很多的專家、大師,不學古法,順著自我心情,隨意的亂寫亂畫,并標榜為藝術神品,聲稱超越古人,這誤導了大眾,還有礙書法發(fā)展,不夸張的說,他們真實水平,連古代小學生也不敵。
譬如1967年,在新疆阿斯塔那第363號墓,出土一幅唐朝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名為卜天壽的12歲小學生作業(yè)本,距今已有1300年,內(nèi)容是鄭玄所注《論語》中的《八佾》《里仁》《公冶長》3篇以及《為政》部分,寫本長538厘米、寬27厘米,用白麻紙分幅粘接成卷,每行20字左右。
經(jīng)專家推測和驗證,此帖應是老師布置的抄寫作品,卜天壽是西州高昌縣學堂的一名學子,老師下發(fā)任務,熟讀經(jīng)典,并抄寫練字,故而寫出5米長卷,相比以往新疆出土的《論語》殘卷,此作內(nèi)容相對完整,因?qū)W童尚且年幼,不能完全理解、看懂,卷內(nèi)出現(xiàn)多處錯別字。
除此之外,還穿插著“打油詩”,以及一些搞怪畫像,寫道:“他道側(cè)書易,我道側(cè)書難。側(cè)書還側(cè)讀,還須側(cè)眼看”,又說:“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堿池,明朝是賈日,早放學生歸”,大意是說,老師不要嫌我寫的慢,明天就到假期,希望老師早年放學,這種狀態(tài)和童趣感,與現(xiàn)代兒童無異。
并且卷內(nèi)書法水平,也令一眾專家驚艷,采用行書,字體嬌小婉轉(zhuǎn),中鋒運筆,輔以側(cè)鋒,行筆銳利干練,遒勁洞達,無半分刻意,盡顯孩童的無意于工之妙,既有碑作的剛健峻拔之風,還蘊含魏晉的靈動、爛漫之氣,水平高妙,如此醇厚古意,當代專家不及他的一成功力。
您對《論語鄭玄注》有何見解,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