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本周六
由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與ING主辦的
藝術圓桌“另一種文藝復興:重寫藝術史中的女性敘事”
將在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舉行
誠邀您共同參與
時間:2025年8月30日(周六)14:00-16:00
聯(lián)合主辦: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ING
策劃及主持:林葉
對談嘉賓:傅小敏、黃佩姍、陳若璠(線上)、胡佳藝(線上)
地點: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4F)
掃描“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視頻號二維碼
觀看線上直播
?友情福利
1、在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第一位參與的現(xiàn)場觀眾,將有機會獲贈一本書!
2、本次活動將全程線上直播,參與線上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觀眾將有機會獲得贈書,僅有兩個名額!
項目簡介
“藝術圓桌”是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與ING長期合作的品牌項目,每期圍繞一本核心著作展開深度研討。本期圓桌以《女性、藝術與社會》(插圖第六版)為基點,聚焦藝術史中“被遮蔽”與“正發(fā)聲”的女性力量,探討一場“另一種文藝復興”的可能性。我們將追溯歷史上被主流敘事忽視的女性藝術家及其創(chuàng)作,同時剖析當下女性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與表達策略。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溯,更是對藝術史書寫范式的反思與重構——在重拾女性創(chuàng)作脈絡的過程中,我們試圖勾勒一幅更完整、更多元的藝術圖景,這正是“另一種文藝復興”的核心意涵。
聚焦書目:
《女性、藝術與社會》(插圖第六版)
作者:[美]惠特尼·查德威克
譯者:李思璟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2025-7
ISBN:9787574607279
經典地位:首版于1990年,歷經五次重要修訂,是女性主義藝術史領域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核心內容:本書是一部研究型、資料型指南,旨在系統(tǒng)梳理女性參與視覺藝術的歷史長卷。它聚焦專業(yè)從事繪畫、雕塑及相關媒介創(chuàng)作的女性,并深入剖析形塑女性創(chuàng)作與其形象再現(xiàn)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
學術脈絡:藝術史學家惠特尼·查德威克以“女性—藝術—社會”的動態(tài)關系為軸心,精辟解析了自中世紀以來,跨越不同時空、文化背景的女性藝術家所面臨的具體境遇及其創(chuàng)作成果。
當代價值:本書不僅匯編了女性藝術史研究的關鍵議題與前沿方向,其宏闊的歷史視角與深刻的社會分析,為我們理解當下復雜的藝術生態(tài)及其背后的社會癥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照系與思想資源。它提示我們,重寫藝術史,正是開啟“另一種文藝復興”的鑰匙。
嘉賓簡介
林葉
獨立策展人、藝評人、藝術類公眾號ING聯(lián)合主理人。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譯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藝術的起源》《現(xiàn)象》《日本攝影50年》《私攝影論》,選譯《日本藝術攝影史》,日本攝影論選譯。文章發(fā)表于瑞象視點、騰訊·谷雨、澎湃、《藝術當代》、ARTFORUM、《中國攝影》《攝影之友》等媒體。
傅小敏
現(xiàn)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藝術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碩士畢業(yè)于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造型藝術系,本科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曾供職于國內外美術館、拍賣行、畫廊等機構,目前主要從事當代藝術的理論研究和策展實踐。著有隨筆集《巡禮之年:從巴黎出發(fā)》(2024),譯有《植物生命:混合體的形而上學》(2025)。其評論文章發(fā)表于《藝術世界 ArtReview》《藝術當代》《LEAP》、《三聯(lián)·愛樂》等刊物。近期策展包括“萬物流溢之地:汪娜個展”(2025,北京伯年藝術空間)、“家庭褶皺:韓亞群個展”(2024,Ovary)、“林中散步:蘇家喜個展”(2024,Ofoto&Anart)、“偷竊時間”群展(2023,北京拾院)等。
黃佩姍
1994年生于云南大理,是一位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和紐約的跨媒介藝術家。黃佩姍于2018年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并獲學士學位,在2022年取得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純藝術碩士學位。她的創(chuàng)作以攝影、圖像、柔性雕塑及綜合材料的場域特定裝置為主要媒介,探索物理景觀與情感景觀之間的動態(tài)互文,以及物件與空間的詩意共振。近期,她的研究聚焦于人造自然與空間敘事,以及其在當代語境中的象征與實踐意義。
陳若璠
1996年生于湖北,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擁有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榮譽學士學位。她常通過繪畫、裝置、影像等創(chuàng)作方式,聚焦于人類情感于毫末處玄機萬變的更迭和流動,并細致入微地遴選、描繪寄托情感的載體,和其間微不可察的變化。流轉于多層屏幕世界與肉身現(xiàn)實,她常將記憶與情緒緩存于事物之中,試圖以此介入它們的生命曲線。
胡佳藝
1993年生于新疆,現(xiàn)居重慶和新疆兩地創(chuàng)作。2018年研究生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系。胡佳藝的作品曾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各地展出并獲獎。胡佳藝所使用的材料或者說她的行動,非常自然、真誠,帶有強烈的直覺,她通過行為、影像、攝影、裝置、繪畫等媒介進入日常社會的不同領域。
關于【多倫講壇 | 藝術圓桌】
多倫講壇創(chuàng)立于2003年,講壇建立之初就聚焦國際和中國當代藝術人文的核心話題展開討論。22年來“多倫講壇”邀請的講座嘉賓廣泛涉及哲學、文化、藝術、影視、設計、文學、建筑、經濟等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是當代藝術和思想的交匯平臺。
“藝術圓桌”是由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邀請藝術公眾號“ING”共同策劃發(fā)起的全新項目。本項目將以書籍為核心,從一本書拓展出去,以呈輻射狀進行跨學科連接的閱讀方式,來對某個社會現(xiàn)象或關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將這樣的一種問題意識和方法應用于對當代藝術作品的解讀和整體思考。
每一期會從一本書籍出發(fā),由嘉賓從書中的某些關鍵詞引申出去,打開另一個領域的閱讀,它不是所謂系統(tǒng)式的閱讀,也不是參考文獻式的閱讀,它是發(fā)散式的、個人式的閱讀,就像是一個人在走神時所處的境況,然而它或許是打破網格狀世界的一件利器,是人之為人而非機器的獨特之處。
來源: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
編輯:何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