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不少源于鄰里、土地等民間糾紛。這類案件往往會“小事拖大”,一旦升級為刑事犯罪,不僅當事人面臨刑罰,鄰里關系也將徹底破裂,甚至可能埋下長期矛盾隱患。針對此類案件,靖遠縣法院以刑事附帶民事調解作為化解此類糾紛的關鍵抓手,把調解工作前置到庭前階段,力爭在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前,矛盾就從根源上得到化解。
“刑事調解既要守住法律底線,更要解開群眾心結?!本高h縣法院刑事審判庭一法官表示。對于鄰里糾紛類刑事案件,承辦法官不局限于法庭內的文書審查,而是主動走進村莊、來到糾紛現場,帶著解決矛盾的態(tài)度走訪干部群眾,摸清糾紛的歷史脈絡。拉著雙方當事人坐下來“嘮家?!?,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清法律后果、算好“情感賬”,從“互不相讓”到“各退一步”,最終在賠償金額、道歉方式等方面達成共識,在撤訴或刑事和解、調解協議上簽字的同時,也簽下了鄰里關系修復的“承諾書”。在何某投放危險物質一案中,因被告人何某在田地里投放拌有老鼠藥的麥粒,致使鄰居張某的羊只誤食死亡,對于被害人張某的損失,通過刑事調解,達到了賠償諒解和矛盾化解的效果;在楊某故意傷害一案中,因被告人楊某和馬某因相鄰權糾紛,楊某酒后一時沖動,在馬某臉上打了一拳,致馬某鼻骨骨折、門牙松動。事后楊某認罪悔罪,在承辦法官釋法說理下,積極向被害人馬某賠償損失并取得諒解。
據統計,近年來靖遠縣法院針對鄰里糾紛引發(fā)的刑事案件,通過強化庭前刑事附帶民事調解,不僅讓被害人及時獲得經濟賠償,更促使80%以上的當事人達成和解,有效降低了案件上訴率和矛盾復發(fā)率。從刑事個案的妥善處理到鄰里關系的修復如初,庭前調解不僅彰顯了司法的溫度,更踐行了“司法為民”的初心。
下一步,靖遠縣法院將持續(xù)深化刑事附帶民事調解工作,讓每一起鄰里糾紛刑事案件都能在法律框架下實現矛盾化解,以“案結事了”的實效,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更多司法溫情與和諧力量。
來源:靖遠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