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增程技術從誰愛用誰用,到誰都愛用,這一轉變僅用了五年。】
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
8月初,工信部發(fā)布第398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小鵬X9增程版、廣汽埃安i60增程版登場,加上7月批次別克至境L7、智己LS9、上汽尚界H5等增程車型的公示,兩個月累計五款增程車型的上新,這預示著新能源玩家們正扎堆進入增程賽道。
曾經被大部分車企視為“落后技術”的增程,如今就成為了不是品牌寄予厚望的“破局利器”。顯然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下半場深水區(qū),無論合資、自主還是新勢力紛紛進入轉型期和拓寬期,面對新能源技術路線選擇,車企們也已經從是否“正統(tǒng)”轉變成是否“好用”,而增程就是中國市場證實過“好用”的技術路線。
隨著增程路線被車企逐漸接受,關于增程技術的爭議也進一步提升到“增程屬于過渡形態(tài),還是能夠長期立足的獨立路線?當純電補能網絡越發(fā)成熟,強調純電的增程系統(tǒng)成本越來越高,未來留給增程的時間和市場還有多少?”
車企集體轉身
增程賽道能讓車企爭相布局,或者說能夠讓資本迅速下場的原因無非就兩個:一方面,市場前景良好,用戶需求量大,有成功案例:另一方面,技術相對簡單,能夠快速布局。
回看過去幾年增程汽車的表現(xiàn),2023年增程車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11%,2024年,增程車型銷量達116.7萬輛,同比增長78.7%,增速遠超純電的22.6%和插混的76.3%,增程車型市場份額也從3%提升至10%。
更重要的是,在溢價和利潤更高的大中型SUV市場,增程實現(xiàn)了純電從未達到的份額。尤其是理想和問界兩位大魔王,前者靠著增程L系列成為最快盈利的新勢力品牌,后者通過電控和智能化的遙遙領先,進一步提升單車利潤,著實讓諸多車企羨慕不已。
如果說增程車型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是動因,那么決定車企集體的關鍵是增程路線技術簡單,尤其是對于在燃油發(fā)動機領域有深厚功底的合資品牌而言,增程技術路線,在省去復雜的DHT變速箱調校后,采用“電機驅動+發(fā)動機發(fā)電”的模式,完全可以利用現(xiàn)有燃油車平臺,發(fā)動機數(shù)據進行改造,畢竟將發(fā)動機功率調整到“穩(wěn)定,特定的高效區(qū)間”,完全就是讓傳統(tǒng)車企在舒適圈里開大招。
至于增程系統(tǒng)中的電池和電控系統(tǒng),傳統(tǒng)車企們則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快速量產。寧德時代在2024年發(fā)布的逍遙增程專用電池,能夠實現(xiàn)400KM+4C超充功能,在智己“恒星”增程系統(tǒng)中,更是拿出了與寧德時代合作的66度,800V超高壓,續(xù)航450KM+的專用電池。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不足2萬輛的智己汽車,為扭轉局勢,計劃在下半年通過“超級增程”技術拉動銷量。
不止自主品牌,主流合資品牌也經紛紛推出了自家的增程方案。別克“真龍”增程,逍遙架構+奧特能電池+自家LD3 1.5T增程器,實現(xiàn)302KM純電續(xù)航、1400KM+綜合續(xù)航,5.9L百公里油耗。
寶馬計劃于2026年推出iX5增程版,將搭載第五代eDrive電驅系統(tǒng)和2.0T增程器,上汽大眾ID.ERA在MEB平臺上進行增程化改造,預計綜合續(xù)航1000KM。
合資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錯失了第一波先發(fā)優(yōu)勢,如今隨著增程技術進入“大油箱小電池”到“大電池小油箱”的關鍵過渡期,這些傳統(tǒng)車企只能掐準時機,只能憑借自身燃油機數(shù)據積累以及全球供應鏈優(yōu)勢放手一搏了。
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是大眾,在2020年的時候吐槽“增程是最糟糕的方案”而到2025年則公開表示“增程不是過渡技術,會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
增程車市陰晴不定
不過,增程市場在經過4年的高速發(fā)展后,2025年開始“晴轉雨”,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增程式汽車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10.7%下滑至9.8%,從今年1-7月累計零售銷量來看,盡管增程擁有12.1%的同比漲幅,但遠遠低于純電的35.2%和插混的25.2%,銷量增速明顯放緩。以理想為例,7月理想交付新車3.07萬輛,同比下滑39.7%,環(huán)比下滑15.3%,1-7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23.46萬輛,同比下滑2.21%。
2025年的增程市場看上去很美味,實則已經成為了甜蜜陷阱,通過精準定位用戶需求取得成功的理想,在2024年推出MEGA的時候便開始探尋二次增長點,零跑旗下多款熱銷車型,曾經以增程為主,純電為輔的銷量構成,如今已然翻轉,甚至連今年剛推出的B10、B01均未推出增程版本。
在城里的人想出來,在城外的人想進去。增程汽車市場在2025年的式微,究其原因在于曾經的“里程焦慮”已經被日益完善的充電網絡、電池技術、充電技術化解。尤其是隨著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增程車型所謂“性價比高”,“無里程焦慮”的優(yōu)勢逐漸被抹平。
回到增程車市遇冷、車企反而熱捧的問題上,這需要提前潑一盆冷水。畢竟誰都無法定論,2025年那些依然重倉增程市場的車企到底是投機者,還是單純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但能夠確定的是,在往后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增程汽車想要反攻搶占純電或者插混的市場份額,難度遠比想象中的大很多。
因此,無論是廣汽、智己、小鵬、蔚來,還是大眾、別克、豐田、寶馬,它們面對的是門檻越來越高的增程市場。這里的高門檻并不單指“超快充+大電池+長續(xù)航”這一硬性技術要求,還包括的品牌調性、營銷方式、產品定位等一系列軟性指標。
雖然增程市場有發(fā)展空間,但隨著增程汽車市場初期的紅利已經被理想、問界等瓜分干凈,新能源汽車大盤開始偏向純電和插混,增程市場的后來者們若無真本領,僅靠配置堆砌和價格下探換取短期銷量,注定是曇花一現(xiàn)。
點評
如果將時間拉長,將視野擴大到世界范圍,汽車開始經歷電動化蛻變以來,沒有一種技術路線能夠永遠一家獨大。尤其是在燃油車依然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電池技術更迭還沒穩(wěn)定的情況下,“發(fā)動機+電池”的模式仍有一戰(zhàn)之力,甚至連蔚來也計劃在2026年推出首款增程車型,依托螢火蟲品牌主攻歐洲市場。增程汽車市場的前景,取決于補能基礎設施和電池技術之間的博弈速度。在中國,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仍留給增程汽車廣袤的發(fā)展空間;在全球,補能設施的緩慢搭建,更是讓增程汽車大有可為。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