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上市了,但它的亮相方式,卻讓人直呼“離譜”。
不是因為設計有多驚艷,也不是因為性能有多強悍,而是因為它在測試中正面撞擊了一輛重卡——結(jié)果?重卡駕駛艙被掀翻,理想i8卻毫發(fā)無損。
這場碰撞測試,不僅顛覆了物理常識,更引發(fā)了3800萬卡車司機的集體憤怒。理想這次,真是捅了馬蜂窩!
首先坐不住的,是乘龍重卡。
作為國內(nèi)知名的重卡品牌,乘龍一直以“堅固耐用”著稱??扇缃瘢约耶a(chǎn)品被一臺家用車撞得“車毀人亡”,這臉往哪兒擱?
想象一下:你開著一輛東風天龍或解放J6,突然發(fā)現(xiàn)同行的乘龍重卡被轎車撞翻了,你會怎么想?
更何況,國際大牌如曼恩、斯堪尼亞、沃爾沃,它們的重卡也不會輸給一輛轎車吧?
這場碰撞測試,不僅讓乘龍丟了面子,還給整個行業(yè)帶來負面影響。中國的重卡,竟然不如中國的轎車?
這種說法一旦傳開,重卡廠家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如果說重卡廠家只是面子受損,那3800萬卡車司機就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相關(guān)者了。他們每天在路上跑,面對的就是各種復雜的路況和潛在危險。而轎車與重卡相撞,吃虧的往往是前者。
網(wǎng)上常說:“離重卡司機遠點?!?/p>
這不是玩笑話,每年因與大貨車碰撞而喪生的私家車數(shù)量不在少數(shù)。對于這些卡車司機來說,理想i8的這場碰撞測試,無疑是在挑釁他們的職業(yè)尊嚴。
他們心里想的是,轎車撞不過重卡,這是常識;重卡自重大、剎車距離長,這是物理規(guī)律;轎車與重卡相撞,吃虧的一定是小車,這也是現(xiàn)實。
理想i8的這場“勝利”,不僅是對物理常識的挑戰(zhàn),更是對3800萬卡車司機經(jīng)驗的否定。難怪他們會集體憤怒,甚至有人戲稱:“理想i8不該惹3800萬個卡車司機?!?/p>
除了重卡廠家和卡車司機,普通消費者也看不下去了。這場碰撞測試,違反了最基本的物理常識。無論車輛設計多先進,A柱折斷是對100km/h碰撞的基本尊重。
北美的IIHS、歐洲的E-NCAP和國內(nèi)的C-NCAP,都沒有見過時速100公里的碰撞還能保證A柱完好的車型。
理想i8的這場“勝利”,更像是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PPT演示,而不是真實的碰撞測試。
工程師在設計車輛時,早就考慮到重卡的自重和剎車距離。因此,轎車下方的保險杠通常是雙層甚至三層結(jié)構(gòu),以吸收更大的沖擊力。
而重卡的保險杠則更粗、更厚,設計時不受空間限制,能承受更大的撞擊。
所以,理想i8在這場碰撞中的“暴揍”重卡,其實是違背了基本的設計原則和物理常識。它不僅沒有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反而引發(fā)了更多的質(zhì)疑。
這件事的核心問題,在于營銷的本質(zhì)。理想i8的這場碰撞測試,原本是為了展示其強大的安全性能,但卻因過度夸張而適得其反。
如果此時有一家企業(yè)站出來說:“對不起,我們撞不過重卡,但我們盡力做到最好。”
這樣的態(tài)度,反而會贏得一部分消費者的好感。營銷不是比誰更強,而是在自己范疇內(nèi)做到最好。
理想i8的營銷團隊,顯然越過了這條線,把一場本應低調(diào)的安全測試,變成了一場大型的公關(guān)危機。
他們不僅得罪了重卡廠家和3800萬卡車司機,還讓普通消費者產(chǎn)生了懷疑。
理想i8的這場碰撞測試,暴露了企業(yè)在追求“眼球效應”時的盲目性。它讓我們看到,營銷不僅僅是創(chuàng)意和噱頭,更需要尊重常識和規(guī)則。
對于理想來說,與其追求“小車無事,大車報廢”的極端效果,不如踏踏實實做好產(chǎn)品的每一個細節(jié)。
畢竟,汽車行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時的噱頭,而是長期的品質(zhì)和口碑。
希望理想能夠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營銷策略。畢竟,真正的強者,不需要通過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
否則,理想i8可能會成為理想汽車歷史上的一次“倒灶”之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