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牛雨蕾)8月15日,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心臟病學會等十余家學術(shù)機構(gòu)聯(lián)合發(fā)布新版成人高血壓預防、檢測、評估與處理指南。這是美國自2017年以來首次更新高血壓指南,其中有三點變化值得我們關(guān)注。
血壓還要降一降
“不少人覺得血壓只要不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沒事,現(xiàn)在這個想法要改改了。”8月17日,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副院長郭藝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新指南確立了“更低、更早、更嚴”的血壓管理策略。具體來說,各類人群(包括健康狀況較好的80歲以上老人)都建議將降壓目標定在130/80毫米汞柱;對于確診高血壓但心血管事件風險未增加的成人,鼓勵將收縮壓目標定至120毫米汞柱。
新版指南建議,血壓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應立即啟動兩種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療;血壓高于130/80毫米汞柱,就應采取生活方式干預,3~6個月后仍未能降至標準內(nèi)的,同樣建議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對于同時伴隨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腎病,或經(jīng)評估10年內(nèi)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的患者,血壓只要高于130/80毫米汞柱就應立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為何要收緊標準?郭藝芳解釋,臨床證據(jù)顯示,從115/75毫米汞柱開始,高壓每升高20 毫米汞柱,低壓每升高10 毫米汞柱,發(fā)生心梗腦梗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過去“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控制標準讓不少患者的心、腦、腎長期承受著高壓血流沖擊,這已經(jīng)成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與致死、致殘率持續(xù)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執(zhí)行更嚴格的標準可以推動人們更主動地管控血壓。
頑固高血壓查一查
新版指南建議,所有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無論是否低鉀,均需查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以下簡稱原醛),且篩查時無需停用多數(shù)降壓藥以減少篩查障礙。
郭藝芳介紹,頑固性高血壓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3種足量降壓藥物(含利尿劑),但血壓仍然無法達標的情況。這類患者中繼發(fā)性高血壓的占比很高,即有明確病因的高血壓,如果不找到病因,純靠藥物很難控制。而原醛是繼發(fā)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類型,篩查其有利于更有針對性地治療,改善療效。
但在目前的臨床實踐中,許多醫(yī)生將“低血鉀”作為原醛的典型特征,僅對合并低血鉀的患者篩查原醛,這是不對的——相當一部分原醛患者的血鉀并不低,并不能以此為由放棄篩查。
此外,新指南打破了以往篩查前必須停用降壓藥的慣例。郭藝芳指出,過去很多患者因為停藥、換藥流程復雜,且擔心血壓升高而不愿意積極篩查,導致原醛檢出率偏低?,F(xiàn)在研究發(fā)現(xiàn),即便不停用降壓藥物進行篩查仍能提供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大大降低了篩查障礙。
日常用鹽換一換
新版指南推薦,高血壓患者可以用含有鉀鹽的低鈉鹽,尤其是以家庭烹飪?yōu)橹鞯娜巳?。這點建議并非空穴來風,此前,北京大學武陽豐團隊發(fā)布的研究顯示,用鉀鹽替代鈉鹽能使高血壓風險、心臟病、中風、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1%,相關(guān)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3%。郭藝芳指出,對于擔心“少放鹽菜不好吃”的人來說,鉀鹽能保持一定咸味,讓控鹽變得更容易堅持:“如果單吃鈉鹽,通常建議每天攝入量在5克以內(nèi),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件容易事?!?/p>
不過,郭藝芳提醒,鉀鹽也不是萬能的,它在減少鈉攝入的同時也增加了鉀攝入,對于有明確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如腎衰患者來說,可能導致高鉀血癥,這類人群并不適合使用鉀鹽替代鈉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