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認定東方快車要脫軌,帶著千億港元抽身離席,遠赴英倫;十年后,列車風馳電掣,他卻連連踩雷,只能把巴拿馬港口九成權益甩賣給貝萊德。
故事得從2013—2015年說起。那幾年,長江系密集拋售內(nèi)地與香港資產(chǎn)——地產(chǎn)、港口合計套現(xiàn)逾千億,理由是“看不清內(nèi)地未來”。他把籌碼全壓到英國的電網(wǎng)、燃氣、0水務和電信,寄望老牌帝國的基建穩(wěn)賺。誰料英國脫歐、經(jīng)濟低迷,回報一落千丈;2024年,英國電信業(yè)務還遭遇國安審查,雖驚險過關,卻附加嚴苛條件,運營成本陡增。
同一時期,中國GDP從9.57萬億美元躍至18.74萬億;新能源車年產(chǎn)由1.8萬輛飆到1288萬輛,光伏產(chǎn)能占全球八成。國家戰(zhàn)略帶動產(chǎn)業(yè)升級,紅利落進千家萬戶。
2025年3月,長江集團宣布向貝萊德財團出售全球43座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控股權,總價228億美元,擬一次性套現(xiàn)190億。消息一出,輿論炸鍋:關鍵航道易主美國資本,是否危及中國航運安全?北京媒體痛批“關鍵時刻讓步”,反壟斷審查與民意雙重夾擊,原定4月的簽約被迫延后。官方重申:公共利益與國家安全不容交易。
回頭再看,李嘉誠的資本版圖早早抽離內(nèi)地,錯過了數(shù)字經(jīng)濟、綠色能源的黃金十年;若當初千億投向新能源或半導體,回報早已幾何級數(shù)。而堅守本土的華為們,背靠14億市場與“一帶一路”,即便遭遇封鎖,依舊穩(wěn)住陣腳。
十年一夢,勝負已分:他賭中國輸,最終輸?shù)膮s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