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隱秘美味!
藏在山水間,吃過才算懂行!
最具特色
農(nóng)產(chǎn)品
滁州農(nóng)產(chǎn)品
滁州,
這片被江淮分水嶺滋養(yǎng)的沃土,
藏著太多大自然的饋贈。
從瑯琊山下的鮮靈果蔬,
到淮河岸邊的飽滿谷物,
從山間林下的生態(tài)珍品,
到田疇沃野的特色種養(yǎng),
每一份農(nóng)產(chǎn)品都帶著泥土的芬芳與匠心的溫度。
今天,
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滁州的田間地頭,
解鎖這份來自皖東大地的新鮮與醇厚。
一、糧油類:三餐里的大地饋贈
0 1
小崗蒸谷米
原料來自鳳陽小崗村周邊優(yōu)質(zhì)稻田,選用“南粳9108”等優(yōu)質(zhì)粳稻品種,經(jīng)“水熱蒸制—干燥—脫殼”的專利工藝(專利號ZL201810XXXXXX)處理。稻谷先經(jīng)蒸汽高溫蒸制,讓淀粉充分糊化,再自然晾曬干燥,最后碾磨成米,米粒呈淺琥珀色,表面有細微紋路。
推介理由:
?營養(yǎng)留存率遠超普通大米:蒸制過程讓稻谷皮層的維生素B1、膳食纖維滲透到胚乳中,保留率達85%以上(普通精白米僅保留30%)。
?口感獨特:煮飯時吸水慢但飽腹感強,飯粒緊實有彈性,適合做炒飯不易碎,冷吃也不回生,適合現(xiàn)代快節(jié)奏家庭的備餐需求,2024年被評為“長三角綠色農(nóng)產(chǎn)品”。
0 2
朱麻子小磨麻油
產(chǎn)自明光市,以當?shù)禺a(chǎn)的“豫芝4號”白芝麻為原料,遵循“選籽—淘洗—炒籽—石磨研磨—水代法取油”的傳統(tǒng)工藝。芝麻經(jīng)60℃低溫慢炒,激發(fā)天然脂香,再用青石磨磨成細膩的醬狀,最后加溫水攪拌,讓油脂自然浮起,全程無化學添加。
推介理由:
?非遺技藝加持:作為明光市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制作工藝傳承120余年,第七代傳承人朱師傅堅持“炒籽看火候、磨漿憑手感”,每100斤芝麻僅出38斤香油,濃度遠高于機榨油。
?風味純凈:香油色澤金黃透亮,開蓋就能聞到濃郁的芝麻焦香,涼拌菜滴3滴就香氣撲鼻,且因是物理壓榨,煙點高達230℃,炒菜不易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適合追求健康的家庭。
二、果蔬菌菇類:枝頭田間的自然鮮甜
滁州農(nóng)產(chǎn)品
01
全椒碧根果
種植在江淮分水嶺的丘陵地帶,這里海拔200-300米,晝夜溫差達10℃以上,土壤為沙壤土,透氣排水性好,非常適合碧根果根系生長。果樹采用“矮化密植”技術(shù),便于管理和采摘,果實呈長橢圓形,外殼厚度僅0.3cm,輕輕一捏就開裂,果仁飽滿,呈奶白色。
推介理由:
?中國“碧根果之都”認證:全椒種植面積達9.1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15%,2023年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果仁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78%,比進口碧根果高5個百分點。
?生態(tài)種植:全程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用瓢蟲捕食蚜蟲,用迷迭香提取物驅(qū)蟲,不打農(nóng)藥,2024年抽檢農(nóng)殘指標為零,老人小孩都能放心吃,既是零食,也可磨成粉加入輔食。
02
南譙悠蘭山藍莓
生長在500畝的山谷梯田中,這里的土壤經(jīng)檢測pH值為4.5-5.5,正是藍莓喜愛的酸性環(huán)境,果農(nóng)每年施加松針腐葉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zhì)。品種以“奧尼爾”“藍豐”為主,果實直徑可達1.5cm,果皮呈深靛藍色,覆著一層厚厚的白霜(果粉),這是新鮮度的標志。
推介理由:
?甜度與營養(yǎng)雙高:經(jīng)糖度儀檢測,成熟藍莓糖度達16-18°(普通藍莓約10-12°),酸度僅0.3%,酸甜比恰到好處;每100g含花青素230mg,是葡萄的5倍,每天吃10顆就能滿足成人每日抗氧化需求。
?冷鏈鎖鮮:采摘后1小時內(nèi)進入0-4℃預冷,48小時內(nèi)直達長三角各地超市,保證消費者吃到的是“樹熟”藍莓,而非提前采摘的生硬果實,口感遠超冷庫儲存的產(chǎn)品。
03
南譙赤松茸
生長在沙河鎮(zhèn)白米村的秸稈基地,以玉米秸稈、稻殼為培養(yǎng)基,不施任何肥料,依靠秸稈自然發(fā)酵的養(yǎng)分生長。菌蓋呈酒紅色,直徑5-8cm,菌柄粗壯,肉質(zhì)厚實,采摘后鮮味物質(zhì)(谷氨酸)含量隨時間遞增,24小時內(nèi)達到峰值。
推介理由:
?生態(tài)循環(huán)典范:每種植1畝赤松茸,可消耗8噸農(nóng)業(yè)秸稈,減少焚燒污染,被農(nóng)業(yè)部評為“生態(tài)種植標桿項目”;新鮮赤松茸每100g含蛋白質(zhì)3.8g,高于普通香菇(2.2g),且富含膳食纖維,適合減脂期食用。
?吃法多樣:新鮮的切片炒肉,脆嫩如筍;烘干后泡發(fā)煲湯,鮮味是雞湯的3倍;當?shù)仫埖晖瞥龅摹俺嗨扇谉鹾谪i骨”,是食客必點菜品,2025年被納入滁州“地標美食”名錄。
三、肉禽水產(chǎn)類:山林河湖的鮮美饋贈
滁州農(nóng)產(chǎn)品
0 1
管壩牛肉
產(chǎn)自全椒縣管壩鄉(xiāng),選用6年以上的本地黃牛,肉質(zhì)纖維粗而不硬,經(jīng)“浸泡去血—鹵制—晾曬”工藝處理,鹵料含白芷、丁香等12種香料,用清真方法制作,不添加防腐劑。成品牛肉呈醬紅色,切片后紋理清晰,斷面濕潤。
推介理由:
?百年工藝傳承:管壩牛肉始于清朝道光年間,傳承至今已有180余年,鹵制時用松木火慢燉4小時,讓香料充分滲透,牛肉既入味又不失嚼勁,空口吃不咸,適合老人兒童。
?地理標志產(chǎn)品:2023年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每100g牛肉含蛋白質(zhì)22g,脂肪僅3g,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可涼拌、炒菜,或直接切片當零食,在安徽各大超市設有專柜。
02
定遠黑豬
養(yǎng)殖在定遠縣丘陵山區(qū),品種屬華北型黑豬,全身黑毛,四肢粗壯,生長周期長達360天(普通白豬約180天),飼料以玉米、紅薯、野菜為主,每天有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肉質(zhì)中肌間脂肪含量達3.5%(普通豬肉約1.5%)。
推介理由:
?國家保護品種:作為我國36個地方優(yōu)質(zhì)豬種之一,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其肉色鮮紅,大理石花紋明顯,做紅燒肉時,脂肪會慢慢融化滲入瘦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膩。
?全程可追溯:每頭豬都有耳標,記錄出生日期、飼料來源、檢疫情況,屠宰后48小時內(nèi)冷鏈配送,保證消費者吃到的是“當天鮮”,2024年在上海農(nóng)產(chǎn)品展銷會上,單價雖比普通豬肉高50%,仍被搶購一空。
03
天長芡實(雞頭米)
種植在高郵湖支流的淺灘濕地,這里水深1-1.5米,水質(zhì)達到Ⅲ類標準,芡實生長過程中不施化肥,靠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提供養(yǎng)分。果實呈圓球形,外有帶刺的“雞頭”外殼,剝開后每粒米如珍珠般潔白,直徑約0.8cm。
推介理由:
?時令珍味:每年8-9月手工采摘,清晨5點工人劃著木盆進入濕地,用特制工具剝開帶刺外殼,每小時僅能剝出1斤凈米,新鮮度極高,常溫下可保存3天,冷藏可存1周,是“過了這季等一年”的美味。
?藥食同源:《本草綱目》記載其“止渴益腎”,現(xiàn)代研究顯示,芡實含豐富的淀粉和膳食纖維,煮糖水時加幾顆,口感綿密粉糯,適合秋冬滋補;當?shù)仄髽I(yè)開發(fā)的芡實露,保留原香,成為夏日解暑飲品。
四、特色品類: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風味名片
0 1
滁菊
種植在瑯琊山腳下的坡地,這里海拔100-200米,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度大,土壤為黃棕壤,富含硒元素(含量達0.12mg/kg)。菊花品種為“小白菊”,花朵直徑3-4cm,花瓣潔白,花心金黃,采摘后經(jīng)蒸汽殺青、自然晾曬而成,保留完整花形。
推介理由:
?四大名菊之首:與杭白菊、亳菊、黃山貢菊相比,滁菊黃酮含量達6.8%(其他菊花約3-5%),硒含量0.08mg/kg,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中藥大辭典》明確其藥用價值最高。- 多元吃法:除了泡茶,還可用來煮粥(加冰糖煮10分鐘)、做糕點(磨成粉加入面團),當?shù)亻_發(fā)的滁菊酒,酒香中帶著菊香,是滁州特色伴手禮,2024年獲“長三角文旅商品金獎”。
02
瑯琊酥糖
產(chǎn)自瑯琊區(qū),原料為芝麻、白糖、麥芽糖,按“7:2:1”比例搭配,經(jīng)“熬糖—拌料—壓制—切片”工藝制作,每塊酥糖厚0.5cm,長5cm,表面撒有芝麻,層次分明。
推介理由:
?非遺糕點:起源于明末清初,因董小宛曾在瑯琊山創(chuàng)制而得名“董糖”,制作技藝被列入滁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入口即化,甜而不膩,芝麻香和麥香融合,無硬渣感。
?便攜美味:獨立小包裝,便于攜帶,保質(zhì)期達60天,是游客來滁州必買的特產(chǎn),2024年推出的“滁菊味酥糖”,在傳統(tǒng)口味中加入滁菊粉,更添清香,成為網(wǎng)紅產(chǎn)品。
03
來安花紅
對產(chǎn)自來安縣,學名“林檎”,也稱“沙果”,是我國古老水果品種之一,有近300年種植史,明嘉靖年間已開始栽培,明清時曾作為貢果。果實呈卵圓形,單果重約50克,直徑3-4厘米,果皮薄而光滑,成熟時呈青黃紅暈色,果肉黃白色,質(zhì)地脆嫩,酸甜多汁,果核小而少。
推介理由:
?2016年獲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因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C、有機酸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等功效;除鮮食外,當?shù)剡€將其加工成果脯、花紅酒、罐頭、果汁、果醬等產(chǎn)品,其中花紅果脯保留原果酸甜味,口感有嚼勁,是受歡迎的休閑零食和饋贈親友的特色之選。
滁州的每款農(nóng)產(chǎn)品,
都是自然與匠心的共生。
從淮河岸邊的貢米到瑯琊山下的滁菊,
從稻田里的龍蝦到濕地中的芡實,
它們帶著滁州的山水靈氣,
等待你一一品味。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復審:嚴 慧,終審:高 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