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當福州路還被稱為“四馬路”時,便已是書局、報館、出版社云集的文化圣地。
百年流轉(zhuǎn),如今的福州路不僅延續(xù)著書香傳統(tǒng),更融合了美食與藝術的多元體驗。您一起來黃浦,逛吃福州路吧~
黃浦區(qū)圖書館
黃浦區(qū)圖書館在書香十足的福州路上已經(jīng)開了二十多年,近年經(jīng)過修繕,更改善了內(nèi)部布局和設施條件,藏書量可達近100萬冊,坐席可提供近600個。
從福州路的入口處進入大廳,迎面便看到巨大的“城市書階”,階梯兩側(cè)的壁式書架上是滿滿的書籍,書香氛圍濃郁,是市民讀者閱讀休憩的好去處。
在圖書館正門一樓西面,還有一個24小時城市書房,全天候向市民游客開放。這是市中心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通過擴展閱讀空間、延長閱讀時間的方式來滿足市民讀者日益增長的夜間閱讀需求。
地址:福州路655號
上海古籍書店
今年煥新歸來的上海古籍書店,引得不少老讀者回歸打卡。歷時467天改造后的上海古籍書店,擁有6層空間,總面積近3000㎡,包含1600余種舊版線裝書、50600余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關主題書籍,已成為全國單體最大的古籍書店。
雖然上海古籍書店并不是圖書館,也不是閱覽室,但書店歡迎每一位讀者在店里閱讀。大部分書籍都有拆封版,可以在店內(nèi)自由閱讀。
書店一樓主打傳統(tǒng)經(jīng)典著作、人文社科類新書、古典文學研究以及簽名本等;二樓收錄了中國歷史、環(huán)球?qū)W術、專題史、傳記文獻、版本目錄、語言文字、中國哲學、中醫(yī)等類別的專題書籍。三樓主打古舊書,這里不止有二手書和特價書,更有新舊版線裝書和各種碑帖。
四樓的敦煌空間匯聚了千余種敦煌題材專業(yè)書籍,按照敦煌文獻、敦煌學研究、敦煌藝術畫冊等;五樓的博古雅苑,是一家聚集文玩家具與名人書畫的古玩店;六樓的露天平臺將不定期舉辦舊書市集。
地址:福州路401號
上海外文書店
福州路上的上海外文書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牌實體書店,其所在的建筑是原世界書局大樓,2015年被列入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書店外,一尊尊雕像靜靜佇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讓人還未踏入書店,便已沉浸在這獨特的氛圍里。
這座書店擁有整整四層的廣闊空間,匯集了豐富多樣的外文書籍資源。不論是學習教材、原版小說、經(jīng)典名著,還是兒童外文讀物,這里皆可一網(wǎng)打盡。
更值得一提的是,四樓的松坂書屋,聚焦日文原版書籍,從《排球少年》《藍色監(jiān)獄》《名偵探柯南》等熱門動漫IP,到各類小眾漫畫,應有盡有,堪稱日漫愛好者的淘書天堂。
地址:福州路390號
上海筆墨博物館
上海筆墨博物館,藏在鬧市中的非遺博物館。展廳面積僅約150㎡,卻出奇的精致。
展館主要圍繞非遺毛筆——周虎臣,非遺制墨——曹素功,梳理了中國的毛筆和制墨歷史,不僅展示了歷代制筆工藝、制墨工藝,還展示了歷代海派大家們的愛用的毛筆,有些為復刻品,有些是他們生前留下的。
逛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毛筆選料的豐富程度大大超出了過往的認知。除了常規(guī)的羊毫、狼豪、兔毫之外,原來茼麻纖維、牛耳毛、石獾毛也可以用于制筆。
地址:福州路429號
天蟾逸夫舞臺
天蟾逸夫舞臺的前身為大新舞臺,始建于1925年,座西南朝東北,建筑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門樓外立面為米白色水刷石及仿石劃格,造型簡潔,具有裝飾藝術風格。
天蟾逸夫舞臺是上海歷史最為長久、最具規(guī)模的戲劇演出場所,前身為天蟾舞臺?!疤祗浮钡妹詠?,南北名伶巨匠對這魅力無窮的舞臺情有獨鐘,以至梨園有“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
如今的天蟾逸夫舞臺依舊致力于打造成為以京劇演出為主、其他戲曲劇種演出為輔的戲曲演出專用劇場,許多經(jīng)典戲劇都可以在此解鎖。
地址:福州路701號
老正興菜館
老正興菜館創(chuàng)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堪稱上海本幫菜之源。多年來,它憑借獨特的手工技藝、地道烹法和濃郁的滬上風情,深受本地食客推崇。2011年7月,“老正興本幫菜肴傳統(tǒng)烹飪技藝”被列入黃浦區(qū)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多年來,老正興名菜迭出,其中“油爆河蝦”曾榮獲全國金獎,蝦籽大烏參、響油鱔糊、正興醬方等,也都是備受贊譽的招牌。
這里的響油鱔糊,盡顯本幫“濃油赤醬”特色——廚師選用新鮮黃鱔,手工去骨取肉,精心烹調(diào)。最令人叫絕的是上桌前一勺熱油澆淋的瞬間:滋滋聲響中熱氣蒸騰,不僅鎖住鱔肉的鮮美,更將蒜香與蔥香完全激發(fā),與鱔糊的醇厚質(zhì)地交融,帶來舌尖與耳畔的雙重享受。
地址:福州路556號
王寶和酒家
王寶和酒家創(chuàng)建于1744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最老的酒家之一。上海人吃蟹很多都是首選這里。
王寶和在上海有“酒祖宗 蟹大王”之名,歷經(jīng)時間的考驗,誕生了菊花對蟹形、蟹粉明蝦卷等多道經(jīng)典蟹菜,王寶和的蟹菜需由專人將大閘蟹的蟹粉拆出,再精心烹飪而成,是貨真價實的“功夫菜”。
除了蟹宴,這里出品的糟貨也是別具特色。王寶和酒家依舊堅持使用最原始的香糟,采用古老的制作方法和烹飪工具。把香糟搗碎,再加入花雕酒,最后萃取精華,經(jīng)過五六個小時的糟制過程,讓食材充分吸收酒糟的香氣,一口下肚,清爽留香、回味無窮。
地址:福州路603號
老半齋
每年清明前后,長江刀魚洄游的時節(jié),老半齋總會大排長龍。這家承載著百年味覺記憶的老店,以一碗“刀魚汁面”牽動著無數(shù)食客的舌尖情懷。高峰時段,這里刀魚汁面每天要賣出一千碗左右,為嘗一口“長江第一鮮”,有的食客不得不等候半個小時才吃上。
而在夏季,老半齋還會售賣清涼解暑的老上海傳統(tǒng)刨冰,不少食客都說,在這里找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今年老半齋還將老式刨冰轉(zhuǎn)化為新潮的體驗,經(jīng)過多次嘗試,推出10元一杯的自制刨冰酸梅湯,選用食材有洛神花、山楂、桑葚、甘草、冰糖、薄荷葉、烏梅、陳皮等。
地址:福州路600號
編輯 / 孫超慧
來源 / 黃浦最上海公眾號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